普定县穿洞街道:千亩荒山变茶园 为民“茶”上致富路

2020-03-08 20:30:3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陈婷婷 张江隆

  “现在你们采摘独芽要用单手来采,要不采摘的茶青不规范,而且采摘的时候注意用手提,不要用手揪,等过段时间采摘一芽一叶的时候你们再用双手采茶。”3月6日,走进普定县穿洞街道黔龙茶业有限公司,1500亩茶山已铺满一层绿装,嫩芽初绽春意浓,普定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生产管理站站长周元鑫正手把手为茶农做采茶技术培训。

  “您看现在我采的这个可以不?”早上5点30从马场镇走了十多里路来采茶的项超艳虚心请教,将采好的茶青小心翼翼放进篓子里。

1

  背着茶篓的茶农们戴着口罩,手指上下翻飞,忙碌地采摘今年第一批春茶。茶农点缀茶海间,如徜徉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很难想象,这片绿意盎然的茶山在10年前是一片荒山。

  “2009年之前我是做煤炭生意的,在一次机遇中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始转行做茶叶产业,这里以前是一片荒芜,经常发生火烧坡的现象,为了改善这里的生态,也为了给当地老百姓找到一条致富的道路,我决定在这里发展茶产业。”普定县黔龙茶业有限公司经理姚春雷说,刚开始创业时很艰难,这里路不好又没有水,只能靠他和当地百姓一起用肩挑、用马驮,一点点把水运上山。后来,公司开车用水袋去远处装水上山。

  “后来我们安装了水池,你看我们办公室对面的那个水池,当时我们从远处托运水回来后就放在那个水池里。然后又用发电机发电抽水到茶山来用。”姚春雷指着不远处的水池告诉记者。

  一晃10多年过去了,荒山批绿衣,满眼皆是风景,百姓也有了致富的门路。

2

  转眼到交茶青的时间,龙新村村民杨茂把上午采摘的独芽交青后,将茶青收购单仔细折好放进口袋,领了公司发的粥和馒头一边吃一边告诉记者:“现在一天能采100元左右,过几天双手采茶就能采得多些,挣的钱也多些。在这里采茶比较方便,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工作轻松还能挣到钱。”

  据了解,黔龙茶业有限公司2019年发给采茶工的务工费有约140万元。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对精准贫困户的工人增加20%工资,让百姓掌握一门稳定的技能的同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从3月3日开始开园采茶,现在采摘的是独芽,之后采摘毛峰,要采到4月底,现在刚刚开始采茶的人比较少,过几天可能就会有120多个人陆陆续续地来采茶。”姚春雷说道,随着这两天的天气慢慢逐渐变暖,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将会越来越好。

  交完青,茶农们开始吃中午饭,而加工车间的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将采好的茶青进行摊青,并检查生产设备,为下午的生产加工做好准备。

  “这几天茶青采摘量不是很多,生产加工的量也比较少,等过几天茶青数量增多,我们可能就要加工到晚上,每天加工出大约100多斤干茶。去年我们生产了5吨春茶,今年估计也是差不多的量,生产出来的茶叶主要销往当地和山东。”姚春雷说。

3

  用心种植做好茶,荒山绿芽被认可。据悉,除了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在2012年5月的第六届“中绿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该公司生产的“黔馥”牌“朵贝毛尖”荣获贵州省的唯一金奖;2013年3月,该公司获省农委批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省级龙头企业;2013年8月,该公司荣获“中茶杯”绿茶类特等奖;2014年5月“黔馥”牌“朵贝毛尖”再次获得“中绿杯”金奖,“黔馥”“朵贝翠芽”获得银奖……

  “黔龙茶业有限公司是普定第一家做有机茶的企业,在该企业的示范带动下,现在普定县穿洞街道已经有11家茶叶企业,有22600亩茶园,有力推动了全县茶产业的发展。”周元鑫说道。(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张江隆)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