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扁担山镇:坝区蔬菜种植带民增收致富

2020-03-10 20:57:2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今天刚打了电话给工人,明天他们就来帮我砍菜。按目前1.2元一斤的市场价算,我这800多亩白花菜要卖500多万元呢!”作为入春以来的第一季收成,几百万的的收入让惠农康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标多少有些兴奋。“蔬菜种植是一季赶着一季,只有这季赚钱了,下一季种起来才有劲。”杨秀标说。

226ab863-59b8-41fa-99e1-722468182b7d_IMAGE_6.jpg

  走进杨秀标的蔬菜基地,记者看到800亩的连片地沿着公路和河岸一字铺开,机耕道在条状的基地里横竖交错。地里及膝高的白花菜一棵挨着一棵,盆口大小的花蕾裹得密密实实。

  “种了这么多年的蔬菜,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韧劲东闯西学,地里实践,现在也算半个土专家了。在自己的管护下,公司的800亩土地一年能实现2000多万元的产值。”杨秀标介绍,目前公司共种植卷心菜200亩、黄瓜300亩、茄子300亩、辣椒400亩、西红柿400亩。

226ab863-59b8-41fa-99e1-722468182b7d_IMAGE_7.jpg

  近年来,在全市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吹拂下,扁担山镇纵横阡陌的坝区土地成了一块块载满希望的田野,正朝着“无中生有、从有到优、转优变强”,辐射带动周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

  “扁担山镇的坝区总面积大概在6000亩左右,其中集中连片的有2200亩,每年坝区的蔬菜产值能达到5000多万元。”扁担山镇党委副书记李国峰介绍,扁担镇坝区多处于山槽之间和河流沿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有适合蔬菜生长的小气候。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整个坝区现在已经修建完善了机耕道和灌溉系统,一年地里能种两到三季蔬菜。

  目前扁担山镇以农民增收为立足点,突出蔬菜产业特色,结合农村“三权”促“三变”改革,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基础上,依托镇政府平台公司统一流转土地,采取政、企、村合作的方式,以利益分红为纽带,实行“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股联营、合作生产的方式,实施现代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和蔬菜产业示范带建设,推进蔬菜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我们在坝区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可获得保底租金,可以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参与经营,也可以在产业基地内务工,实现了“生产投入零成本、经营管理零风险、劳动就业零距离”,目前全镇核心区的3个企业可解决周边农户200人就业,以每人每月出工18天,日工资80元计算,人均年收入17200元,有效解决了农户就近就业和增收问题。”李国峰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国平)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