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三不通” 誓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记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山脚村驻村干部景虹宇

2020-03-12 17:01:09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3月10日,记者驱车从安顺市经过110多公里到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山脚村。记者下车往山脚看去,只见干净的水泥路从山脚蜿蜒曲折,沿着峭壁通往山顶,而路的尽头是山脚村村委办公楼,在这里记者终于看见了采访对象、景虹宇。

山脚村是紫云县宗地镇一类贫困衬,距县城43公里,以少数民族苗族聚居为主,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石漠化地质导致饮用水源紧缺。上世纪90年代,当地流行一句口头禅:“全村饮水靠一口石缸子,夫妻出门穿一条好裤子!”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山脚村曾经被称为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网的“三不通”贫困村,简单的字句,却见证着当年的贫穷和落后。

以前走40多分钟的山路如今水泥路畅通了

如今,山脚村条条水泥路通往百姓家门口,移动网络全覆盖,百姓喝上干净水。2020年2月,山脚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2180元增加到6350元,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山脚村的改变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景虹宇、安顺市公安局西秀分局民警。

今年31岁的景虹宇既是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更是扎根山乡,助力脱贫攻坚,改变农村面貌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驻村帮扶干部。

在山脚村村委办公楼,记者看见景虹宇正在为村民办理业务。

“政府统一安排你们乘车去务工地点,如果你选择驾驶私家车去,那么每人补贴300元钱……”

村民李灿芳欲前往广东打工,景虹宇正手把手教他如何出具健康证明的相关材料。

防疫不松懈,春耕不耽搁。刚忙完李灿芳的事,景虹宇急忙奔往1000多亩的核桃套种蜂糖李基地,和村民一起开展春耕。挖地、补苗、为核桃树剪枝、大家分工协作,忙得热火朝天。

302ecb2a-47b4-4ddc-b0d2-5961c1afaff9_IMAGE_2.png

景虹宇帮村民接水

“没想到第五个驻村的年头已经开始了,看着乡亲因为生活的改变而绽放的笑脸,一切都值得。”劳动结束,景虹宇擦擦汗,将往事娓娓道来。

2016年2月14日对于景虹宇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一天,终于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他原本在南宁铁路局工作,但是从小有着做警察的梦。多年在外也使他非常想念家乡,梦想和思念支撑着他,最终如愿通过考试,成为安顺市公安局西秀分局一名警察。然而刚刚上班两天后,他就接到电话,要到山脚村开展驻村工作。2016年3月,景虹宇受组织选派,正式到山脚村开展驻点扶贫工作。

“刚开始心里有点迷茫,毕竟警服还没穿上。但是组织把脱贫攻坚工作交给我,是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我还是很坚定自己的信念,到农村去接受考验。”景虹宇说。

可是刚到山脚村,景虹宇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2016年3月,景虹宇挎着背包到达山脚村,山间小路,碎石嶙峋,10多分钟车程的路程要靠双脚走40多分钟才到的体验让他内心五味杂陈。到达山脚村,他想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信号不好四处找网络,遇到村民韦亮周便询问哪里有4G网,村民打趣说:“4G没有,山鸡有一只。”

“第一天到的时候看到村民喝的水是自家囤积的屋檐水,没有盖子,一天到晚都是敞开的,里面全是树叶、枯枝和虫子等杂物,混沌不已。”景虹宇说,脱贫攻坚任务很艰巨,如何找到发展之路,他一晚上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安顿下来,景虹宇换上方便的运动衣和运动鞋,开始一一走访调研。

为了掌握村情、找到贫困症结,景虹宇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他们靠骑摩托车和步行,走过崎岖高山,踏过泥泞山路,走遍了全村9个组262户,整理资料。

“他很踏实,用双脚一步步走进山脚村,走进大家心里,走出了我们村的致富路。还记得他刚来那年,因为走山路走坏了四双鞋子,一双皮鞋三双运动鞋。”驻村第一书记韩志刚说。

要致富,先修路。“从打哪组到村委开会要爬到山腰,走40多分钟山路才能走到,因为道路不通的阻碍,打哪组信息闭塞,与其他组的村民基本没有往来。”韩志刚说。

为了打通联通百姓的道路,景虹宇不断从“娘家”和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发展资金,然后干群齐心协力打通崎岖山路,山脚村的通组路、串户路渐渐修起来了,路灯让山村黑夜不再漆黑一片。

302ecb2a-47b4-4ddc-b0d2-5961c1afaff9_IMAGE_3.png

景虹宇和村民一起忙春耕

饮水难是山脚村村民的“心病”,这里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水,靠没有净化过的屋檐水和雨水满足生产生活。不知道重复驱使了多少个110多公里,景虹宇和村委干部一起不断筹集资金,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为村民安装了水池,给水池盖板,还为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净水器,让村民喝上了干净水。

“以前接电话要跑到对面山头去,景虹宇来了后,立即打报告去政府说明情况,一个月后,县通讯部门立刻来加强基站建设,2017年大家都用上了4G网。”韩志刚介绍。

如今,山脚村全面开展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全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路灯建设138盏,实现整村亮化;实现全村通组道路全部硬化,串户路建设1.24万平方米,做到户户通水泥路;新建村办公楼一栋,标准化卫生室一座,基耕道硬化共计2.2公里,覆盖全村的庭院硬化3500平方米,让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子。

“三不通”全通了,但是,山脚村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自觉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2018年,景虹宇申请继续驻村。

选择发展什么产业?经过多方考察学习,景虹宇和扶贫工作队去年动员组织全村试种的200余亩白菜苔、100亩紫云红心薯 、100亩蜂糖李、200亩紫花苜宿,670亩佛手瓜和养殖200头猪,如今,产业结出硕果,百姓有了致富路。

为了能让“山货”出山,景虹宇积极发展电商平台,为山村的农产品找到更多销路。

4年来,山脚村已成为景虹宇的第二故乡,他始终把贫困户当家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村民杨福宝,因妻子过世,留有5个小孩,家中开销比较大。景虹宇了解情况后,和工作队帮助他家维修住房、新建水池,还介绍杨福宝到养猪场上班,不但缓解了经济压力,还方便照顾小孩。如今,杨福宝成了村里的养猪能手,其长子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长女在紫云务工,一家人逐步实现稳定脱贫。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外出返乡人员和办喜事的人家增多,景虹宇毅然告刚生产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年初一就赶回村里加入驻村扶贫工作组疫情“守护队”,对山脚村262户1259人逐一走访……

“目前山脚村没有出现感染病例,我们在严防死守的同时,也着力推进脱贫攻坚。”景虹宇说,作为2018年已经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一名积极分子,他会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和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一起奋战,力争打好“疫情”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和同事聊起民警的工作会有陌生的感觉,希望能回到民警的工作岗位,能圆上当警察的梦吧。”在被问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后的期望,景虹宇满面期待地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