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
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安顺始终坚持一刻不能停,一天都不能耽误。3月12日,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观摩团分两组走进西秀区大西桥镇狗场屯坝区、平坝区青庄坝区、普定县靛山坝区、镇宁自治县桐上坝区、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木城坝区、紫云白石岩乡干水井坝区、经开区四旗坝区、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满嘎坝区,观产业,找差距,学经验,谋坝区产业发展,凝心聚力推进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抢时间、补损失,干部群众“真拼实干”
要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
3月12日清晨,原计划7点50分出发的观摩队伍,许多观摩成员7点10分就早早来到出发地待命,车辆准时出发,没有一人落后,没有一人松劲。
快一点,再快一点,早出发,早一点达到观摩点。第一组观摩团前往普定县穿洞街道办靛山坝区,汽车在山间的水泥路上奔驰,一路上,绿色韭黄产业随处可见。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汽车在靛山坝区的机耕道上刚停下,观摩团成员迅速下车,听解说,观产业,个个精神饱满。
“一边抓防疫,一边抓春耕备耕,靛山坝区韭黄产业发展一刻也没有耽搁。”靛山坝区观摩现场,穿洞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龚启旺向观摩团介绍,从进入二月以来,穿洞街道办党员干部一刻也没有耽搁,带领群众复工复产,抢抓春耕,全力推进坝区韭黄产业发展。
观摩团来到四旗坝区,连片的千亩大坝里,工人安装喷滴灌水管、村民抢种大球盖菇,一派繁忙景象。
“技术怎么解决?”,“请农科院的专家指导。”
“市场怎么解决?”,“依托龙头公司,市场不愁,也可以进行深加工。”
指着眼前的基地,观摩人员纷纷询问,安顺经开区党员干部认真回答。
一边观,一边听,一边解答难题,除了党员干部的“真拼实干”,广大农民群众也没闲着。
人勤春来早,耕耘正当时。在观摩二组来到西秀区大西桥镇狗场屯坝区时,地里的工人们戴着口罩,卷起袖口,正忙碌地将山药种下种。
“我们从中所村来的,早上7点半就来忙了,主要是栽山药,100元一天,已经干了10多天了,村里防疫管控放开后,一天也没闲着。”正在忙碌的农民刘明芬说。
在镇宁自治县桐上坝区,四十多名在地里锄草平地,坝区准备种植新一季吊瓜。
“从2月12日开始就一直在地里干活,没有间断过。”正在地里除草的农民伍士秀说。
人勤耕种忙,机械来帮忙。在平坝区乐平镇青庄坝区,农户正忙碌地挖地、覆膜、垄沟等,一旁十多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机械等轰鸣作业,各自有分工,却有条不紊,所有动作流水线似的一气呵成。
在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木城坝区,计划发展现代渔业养殖,现场十多台挖机轰鸣,修建鱼池......
一个个坝区,一个个新产业,处处展示出干部群众的干事精气神!
看成效,找差距,坝区产业“抓出实效”
抢时间、补损失,当施超常之举。安顺抢抓春耕时间窗口,超常规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将低效作物降下去,把高效作物种起来,做到能退尽退、应调尽调,奏响坝区产业发展“春天的交响”。
在靛山坝区,放眼望去,韭菜青葱墨绿,生机盎然。
“壮观!产业真正形成了规模化。”刚下车,观摩组成员发出这样的惊叹。
靛山坝区韭黄种植达500亩,以坝区为核心,带动周边村寨种植韭黄1583亩。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普定龙秀扶贫开发有限公司(镇公司)为平台,引进贵州民投集团入股,走“产业聚集、合力发展、推动脱贫”的发展道路。2019年,坝区韭黄年产量约600吨,总产值600万元,平均亩产值12000元,产品畅销广州、佛山、北京、杭州等地。利益联结分红贫困户189户分红资金18.9万元,巩固脱贫成效。
“规模化是普定韭黄的特色,也是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市农业农村局宋正钧评价说。
“大家看到的这一片是我们红芯红薯种植的核心区,通过轮作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当地的老百姓冬季土地撂荒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红芯红薯连作导致产量下降,品相变差、病虫害增多的问题,还解决了坝区提质增效的问题。”在观摩紫云白石岩乡干水井坝区时,白石岩乡党委书记班祖刚向观摩队介绍道。
去冬以来,白石岩乡严格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集中”(土地流转集中、产业布阅集中、产业发展模式集中)要求,以调减低效作物为抓手,围绕红芯红装产业抓结构调整、抓春拼备耕。从2019年9月开始启动土地法转,同年12月启动红芯红要育苗,现已完成土地流转1.3万亩,完成红芯红装育苗1200余亩,可满足移栽2万亩。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该乡将红芯红薯与蔬菜进行轮作,即大季种红芯红薯,小季种蔬菜,做到地不闲、人不闲,助推群众稳定增收。去冬以来,全乡发展甘蓝种植3200亩,产值将突破1200万元。
“今天市委市政府组织我们观摩了坝区建设情况,我很有感触,今天观摩的坝区都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开发区下一步的发展当中要充分借鉴今天的经验,依靠我们的龙头公司,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吕庆说。
而经开区四旗坝区通过旱改水项目提高坝区土地使用率,以金融杠杆撬动坝区沉睡资源,并借助聚福菌的国有平台公司优势,申请到了农业银行 1000 万元融资,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问题。同时,以“国有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在项目推进中培育产业工人,待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掌握到一定的种植技术后,就可以“国退民进”鼓励村民自己种植,真正以坝区建设带动低效作物调减全覆盖,带动农户增收。
“今天看了几个坝区,找了黄果树坝区产业调整中的一些差距,回去后将认真总结,改进方法。”黄果树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张悦说,参加观摩会看成效,提炼坝区产业发展经验,就是为了把坝区产业“抓出实效”,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过一天的观摩,大家积极探讨,现场进行交流学习,观摩成员们对该坝区的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思索如何把优秀经验带回家乡,助推坝区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坝区131个,蔬菜、中药材、水果、茶叶等产业有序推进春耕。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要求我们坚定不移以更大力度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围绕农业种植调整坝区产业结构,选择基础好、效益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