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过,春分将至。一早,在镇宁自治县沙子乡连片700亩的坝区里,乡平台公司头花蓼种植技术指导人员领着几十名农户,在田间地头亲身为村民示范、讲解、答疑,带领村民们学习头花蓼的移栽技术。
“头花蓼是一种能有效改善泌尿功能的苗族中药,又名四季红,是咱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常用药,年前12月底,咱们乡在坝区里划了100亩的育苗基地,种植了60万株头花蓼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长,目前大部分苗已长到第二阶段,叶子红了个头大了,得马上移栽到种植区域里。”沙子乡挂职党委副书记邢学营表示,头花蓼种植是乡里今年的重点项目,全乡上下都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在育苗基地内,红绿相间的头花蓼叶盖满了一片又一片土地,十余名农户正在田间地头拉水管、犁土沟、割杂草、浇肥料......村民们全力做好今天的药苗管护,准备迎接明天的移栽工作。
“对于大部分符合移栽条件的头花蓼苗,我们再适当浇水、施肥,维持它的良好状态。对其他苗,我们进一步改良其生长环境,比如掏沟、浇水、除草等,让其拥有更好的生长态势。我们今天做好一系列工作,让药苗达到最佳状态,为明日移栽做准备。”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技术部部长杨胜福向记者说到,威门药业主要负责向沙子乡平台公司提供头花蓼苗种与种植技术服务,待收成后再向乡平台公司收购成药。
沙子乡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种植,由平台公司对接企业,将物资与技术传递给各村合作社,再由各村合作社自行统筹人力、物资进行种植,收成后再由平台公司替威门药业保底回购,这样一来,不仅效率高,农户们积极性也很强。
“我们信不过外来公司,但若是由乡干部成立的平台公司牵头带领的话,我们就踏实放心多了,这几日来这里打工,一天能拿百来块,好多亩地的浇水、施肥都是我一个人干完的。”乐纪村的村民陶小安骄傲地说道。
“一亩地流转费用700元,政府再向农民补贴1700元,除此之外还可拿到6%的利润分红,平常在田间务工每日还可领取最低80元的酬劳,收成后还有咱们乡里平台公司以9块钱一公斤的市场价格负责兜底回购,村民们心里踏实了,积极性就上来。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育苗基地里每天都活跃着村民们的耕种身影。”沙子乡平台公司董事长杨远川向记者说到,为了让种植产业能够高效运转,乡平台公司还成立了一个劳务子公司,由各村干部担任高管,统一调动各村劳动力,积极带动农户就业,自2月18号复工以来,在插桩、犁土等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能有70来名农户务工。
除开目前乡里的主打产业头花蓼种植外,沙子乡还建有2000亩豌豆、白菜种植区域,中箐村蜂糖李种植800亩,退耕还林精品水果种植1000亩,林下套种、经果林建设1500亩,食用菌种植100亩,竹笋种植100亩,各类种植产业蓬勃发展。
离开热闹的苗药田,记者一行驾车盘山而上,来到海拔高度达900多米的沙子乡许利村村合作社养殖场,推开大门,树木成荫、鸡群遍地,林下养殖的美好画面展现在眼前。
“我们目前有3000多只鸡,大部分都已达到出栏标准,最大规模时有5000多只。如今养殖场规模已达50多亩。”许利村村合作社养殖场负责人韦明礼向记者介绍,自己作为一个常年养鸡且经验老道的养鸡农户,在村合作社的领导下担任了该养殖场的负责人,替养殖场管理各项事务。
“之前鸡场养殖是直接承包到各个农户手里,但实际管理复杂,难以统筹安排,于是村民们便委托村合作社,请有经验的专人来统一管理,最后可由管理人抽取25%的利润。”邢学营向记者说到,村里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养殖,农户们可以分得6%的利润分红,如果参与养殖场管理,还可以抽取提成,这一机制不仅能够简化管理程序,还能提高管理人的积极性,保障养殖质量。
“我们的鸡是土杂鸡,村民来品尝过后都表示和土鸡口感一样,十分鲜美。因受疫情影响,我们目前的重点是着力维持养殖场的运转,等待交易市场开放。”韦明礼向记者说道。
许利村村合作社养殖场只是沙子乡养殖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全乡新建年出栏100头的肉牛规模养殖场1个,推进完成年出栏40万羽生态鸭项目建设,完成沙包村、这然村、沙龙村、弄染村、河边村15个林下生态禽养殖农场建设。
2019年至今,镇宁沙子乡以产业扶贫为本,因地制宜打造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稳步推进蜂糖李、头花蓼等种植产业及生猪、肉牛、家禽养殖业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确保“村村有主打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前已做到全乡12个行政村都有主导产业,且每个村都有1个优势产业,全面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