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收话脱贫——紫云自治县茶产业发展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03-19 09:31:2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随着气温回升,眼下,正是春茶采收的好时节。

      位于紫云自治县坝羊镇万亩茶园进入春茶采摘季,茶园里春意盎然,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似层层波浪,漫山遍野。几十名茶农抢抓农时采摘春茶,笑容挂在淌着汗水的脸上。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紫云自治县借助独特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茶产业,把茶叶打造成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2019年,全县茶叶产量1772吨,产值2.58亿元,让贫困农户实现收入增长。


从无到有,荒山荒坡变茶园

航拍紫云坝羊镇土坡茶场


      说起紫云茶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坝羊镇。

      驱车行驶在“生态茶叶第一乡”的坝羊镇,在种满绿色茶叶的山顶,放眼望去,茶园郁郁葱葱,一行行树起千层波浪,犹如一条条绿带布满山间。茶园里,几十名当地妇女正挎着竹篮在采摘春茶。

      新山村73岁的村民朱绍珍,是村里的采茶能手,采摘独芽茶青一天能采2斤,采茶日收入能达到80元。

      坝羊镇的茶产业不仅带动了朱绍珍这样的老年人,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寨的贫困户。新山村贫困户陈小蛮一天能采茶5斤,日薪达到200元。

高海拔、多云雾的土坡茶场

      “你没看眼前这片高低起伏的茶园,在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山荒坡呢!”谈及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坝羊镇党委书记王杰道出了原委。

      都说靠山吃山。近年来,借助贵州省大力发展茶产业的良好契机,坝羊镇结合全镇山地实际情况,开始尝试把荒山荒坡有效利用,实施茶叶种植。

      选对了产业,就有了发展方向。“自2011年以来,坝羊镇开始规模化发展茶叶产业。截止目前,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可采面积1.5万亩。”王杰介绍说,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村社合一”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功引进映宏、众宜茗山、紫丰、土红坡4家茶叶种植企业入驻,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

     “我是本村的村民,基本上每天都要到茶叶基地里务工,一天可以采摘2斤新鲜茶叶,拿到80元工资。”正在基地务工的农户陆小米说。

      截止目前,紫云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5万亩,标准化茶园面积3.75万亩,全县投产茶园4.85万亩。


从有到优,“打造生态茶叶品牌”成共识

茶农在茶园采摘茶叶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作为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践行者,根据省州有关要求,制定“一乡一业”产业规划,围绕坝羊镇生态资源打造茶旅一体化园区提升打造。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以“三提升两壮大”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提升茶叶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打造生态茶叶品牌”成为紫云县茶产业发展的共识。

      贵州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是紫云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陈萍说“为了保障茶叶的原生态,从田间管理开始,就要求所有茶农按照统一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要求,科学施用农家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诱杀害虫。一律禁止使用除草剂、农药。”

     “紫云生态茶”就是要做优质茶、品牌茶,保障茶叶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纯天然。近年来,紫云结合全县茶叶种植实际情况,全力打造生态茶产业,通过专家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对茶园进行标准化建设,严抓技术关,生产关,层层严控,打造生态茶园,确保茶叶品质。目前,全县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等认证2.4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2.3万亩,有机茶园面积0.1万亩。

精心管护的茶树


      正是因为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紫云自治县逐渐打响了“生态茶”这个大品牌,所生产的茶叶连续多年在全国、全省、全州斗茶评比中多次获金银铜奖和优质奖,其中贵州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加工的茶产品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打造出“毛山盖”、“芊芊云雾”、“屯上云芽”、“星秀山”、“硐口翠河绿茶”、“格凸春芽”等一大批生态茶品牌,并成功推出“土红坡公司”和“众宜茗山公司”2家茶企加盟安顺市“瀑布”著名品牌。

      “从从感官品质和内涵成分来看,紫云茶品质本身就非常好,经过更加规范以后,品质提升很大。”贵州大学茶学院院长吕立堂多次到坝羊镇茶园指导茶叶种植管护与加工,他表示,紫云茶叶种植严格按照贵州省制定的绿色防控标准,这些生态标准甚至高于国标标准,大大提高了紫云生态茶的品质。


从优到强,走出一条茶产业扶贫新路

 紫云紧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主基调,进一步扩大茶园种植面积


      茶叶产业的发展,助推紫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紧扣省、市、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主基调,积极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着重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扶贫效益对比,进一步扩大标准化茶园种植面积,持续把茶叶产业做优做强,走出了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叶一芯能摘四斤左右,一天能拿到160元钱,家里有小孩不能外出打工,就全靠摘茶叶,一年靠采茶就能挣一万多元收入。”在坝羊镇土坡茶场,采茶工人周云芬说,村里许多像她一样的贫困户,因在茶叶基地干活增加了收入。

茶农在茶园采摘茶叶

     “茶叶一年有春茶、夏茶、秋茶三季茶,冬天是茶叶管护,因此茶山一年四季都需要用工,到采茶高峰期时,最多能有700人在地里采茶。”陈萍介绍说,茶叶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非常大,土坡茶叶公司一年为农民支付的劳务工资超过100万。

      据了解,坝羊镇目前成立8家村级合作社,并动员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采取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了每个村都有合作社、贫困户100%入股合作社“两个全覆盖”,有效带动全镇村民共同参与发展。2019年,全镇茶产业已经产出,直接受益农户1590户6519人,其中贫困户764户2679人,劳动力用工实现全镇范围全覆盖。

      坝羊镇只是紫云自治县产业助推贫困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目前,紫云县全县投产茶园4.85万亩,主要分布在坝羊镇、板当镇,另外猫营镇、猴场镇、白石岩乡有零星种植。

      2019年,全县茶叶产量1772吨,产值2.58亿元。现有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24家,加工企业10家,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茶产业带动总贫困人口1983户,8026人脱贫。

      2020年,全县将进一步巩固提升茶园面积3.75万亩,茶叶产量突破1900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85亿元。(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郭修 伍水清/文   卢维/图)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