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看,除草的时候,拿上锄头先把表面的草除掉,在除草的同时,也要把土培一下…… ”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在普定县穿洞街道办小窑村的韭黄基地里,县农业经营管理站副站长施永斌正在给50多位村民讲解韭黄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把土培高一点,茎杆长一点,韭菜就往上长,像这个已经达到大概100多株,过阵子要注意分栽,太密中间长出来的韭菜很细,捂出来的韭黄等级就低了。”在韭黄种植基地里,施永斌扯掉韭菜周围的杂草,扒开韭菜根部示范给农户看。
1987年出生的施永斌,2014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普定县农业局工作,现任普定县农业经营管理站副站长。近几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地理标志产品白旗韭黄》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064-2015),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白旗韭黄等级标准”团体标准(T/GGI049-2019)的制定。因为有着丰富扎实的韭黄种植技术,得到普定韭黄种植户的普遍认可。
近年来,普定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县已发展种植10万亩韭黄。有效利用农业技术对韭黄产业进行科学栽种与管理,是确保实韭黄产业迈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关键。
“目前,普定韭黄产业发展遵循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只能通过人工进行除草,就需要去给村民说清楚,不能使用除草剂。除草剂残留时间长,会残留在韭黄上,另外就是污染土地。”施永斌说,推进农业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而要提高基地的标准化程度,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农业专家技术对种植农户进行专业指导,在源头上保障韭黄的高标准。
“施站长经常都来基地查看韭黄种植情况,发放技术指导手册,嘱咐一定要遵循科学技术,标准化种植。”穿洞街道办韭黄基地管理公司负责人严姣姣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年基地还要扩大种植韭黄800亩,有农技专家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服务,他们有信心把韭黄产业发展壮大。
实现农业产业标准化,不仅要求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农产品品种也要标准化。
在普定县黄桶办事处后寨村的高架连栋设施大棚里,长势旺盛的韭黄苗铺满整个大棚。“你看这个土有点干了,要多喷点水。育苗每个小格达到20多株,才算标准的。”每到一处,施永斌都一一详细指导。
黄桶街道办事处后寨村的高架连栋设施大棚自2月15日复工以来,已经培育了3000亩的韭黄苗,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批4000亩韭黄苗的培育,产出的韭黄苗主要供应普定县周边乡镇。
“韭黄的品种很多,每个地方的气候、土壤情况都不同,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品种选择,普定全县的韭黄种植品种基本上都是我们研究选择后的优质品种,有针对性的推荐给各个乡镇种植。”施永斌说,目前,韭黄作为普定县“一县一业”主产品,全县韭黄产业在向着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营销品牌的方向发展,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技术服务,能够让更多的种植户、经营企业少走弯路,让普定的韭黄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扩大普定韭黄的知名度,增加普定韭黄种植户收入,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