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通过测量体温、登记、消毒等防疫措施后,进入平坝区贵州黔坝米业有限公司。仓库前,一袋袋“黔坝香”牌大米正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的向上传送,货车上的两名装货工人从传送带上将大米抬下,整齐的码放在车厢内,这辆可载12吨大米的货车满装后将出发运往铜仁市。
作为粮油企业,该公司1月30号便复工,目前公司产能已恢复到80%。在包装车间里,自动包装机不停的运转着,不到一分钟一袋10公斤装的大米便包装完毕。工人们守在自动包装机前,将包装袋一个个撑开放至包装机的漏斗下。
黔坝米业位于平坝区肖家村,加工厂房及其配套设施5000平方米,粗、精大米加工生产线两条。年产名、特、优,高、中、低档大米3.7万吨,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大米加工企业。
黔坝米业产品原料全部来源于平坝区、西秀区等县区。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原材料的供应正常,该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近年来,黔坝米业每年优质稻田合作农户种植总面积2万余亩,支付农户收购价款400余万元。
暮春之初正值育秧时节,为保证今年的原料供应,黔坝米业的技术人员正在周边村寨通过查看稻田情况,然后分发稻谷种子,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农户纷纷报名。
“你看我家的田好得很。”
“我家要10斤稻谷。”
“订单种植有保障,销路不愁,今年我与该公司签订了25亩的种植合同。”农户肖龙文说。
贵州黔坝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家文说;“今年公司与周边村寨共计230户农户签订了种植订单,其中100户为贫困户,平均每户种植20亩。由公司提供稻谷种子,农膜用具等,并实时提供技术指导。对贫困户还将每户补贴3000元的种植资金。”
除订单种植外,该公司还积极吸纳周边的贫困户就业,既保证公司正常运转,也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家里有3个孩子,2个老人需要照顾,外出打工没有文化,也找不到好的工作。现在在公司上班,不仅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里。”工人邹实清笑呵呵地说,每个月有3000左右的收入,闲暇之余还可以种稻谷。每年工资加种植收入,能有4万多元,今年我和公司签订了5亩的种植订单。
在黔坝米业,像邹实清一样的贫困户有12个。
肖家文说,每年稻谷的收购价格都是根据稻米品质以略高于市场价5分左右进行收购。今年230户农户预计将产460万斤,以每户按2万斤计算,平均每户种植稻谷将有3.6万元的收入。(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