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镇宁募役镇的桐上坝区瓜蒌种植带,农户们在田间犁土、立桩、牵绳、拉网......忙得热火朝天。
桐上坝区
曾经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桐上坝区,如今摇身一变,变成了以瓜蒌种植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农户们凭着经验、喜好种植蔬菜,掌握不了市场动态,即便种得多、种得好,可成堆的蔬菜卖不走,不就成了无用功吗?坝区要发展、农户要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募役镇党委书记、桐上坝区镇级“坝长”郭星表示,因地制宜优化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是坝区当下的首要任务。
技术人员在瓜蒌种植带里立桩拉网
因此,募役镇迅速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多次到福建、江西、云南等地考察项目,明确招商重点。终于,在2019年10月,募役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了贵州优作惠农科技有限公司,与村合社发展全瓜蒌产业项目。 郭星介绍,瓜蒌项目按“一带一园一中心”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主要是瓜蒌核心种植带,规划1100亩,总投资1100万元;二期建设为全瓜蒌中草药培育园,规划1400亩,总投资840万元;三期建设为全瓜蒌大健康研发中心,规划60亩,总投资1800万元。
桐上村村民们在瓜蒌种植带里犁土立桩
目前,坝区已流转土地560亩,瓜蒌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完成520亩。“我们和村民签订了1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一亩土地500元,每隔5年再加200,除此之外,我们还为他们提供了务工费、利益分红等。”镇宁募役镇桐上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才说,通过土地流转,可让220户村民每年获得约66万元收益;通过务工利益联结,每年可带动约60户家庭就业,可获得120万余元收入;实施分红利益联结,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年均17万元收入。 桐上村村民韦辉,参与项目工作已有三个月。瓜蒌项目开启时,镇政府、村委都很认可他在工作上的踏实精神,第一时间推荐他来负责当前项目的部分管理工作。“我的职责主要是协调用工时的人力与物资,并及时反馈项目开展情况,一个月收入4000多块。”韦辉对记者说,目前项目里的务工人员,大部分是做犁地、立桩、拉网等工作,每日薪酬平均百来元,少数人则和自己一样负责管理工作。
桐上村村民们在瓜蒌种植带里犁土立桩
桐上坝区面积706.27亩,涉及斗糯村、桐上村2个行政村,是镇宁自治县两个样板坝区之一,涵盖685户24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25人。此前,该坝区发展蔬菜产业,如今,已被规划为千亩大坝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带动了382名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只有抓准主导产业、选准龙头企业、做好利益联结,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桐上坝区才能有好发展。”郭星说,在以后,坝区产业不断发展,将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