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蚕种场:做好茶叶产业 助农增收致富

2020-03-31 23:36:34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待到春春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3月31日,记者走进位于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的安顺市蚕种场800多亩茶园看到,大量茶农正在碧绿的茶山上采收春茶,制茶车间内,茶香四溢,一批批茶青经多道工序转为成品茶。

mobileText_IMAGE_16119.jpg

  安顺市蚕种场始建于1958年,属国有差额事业单位,位于安顺南郊九龙山脉,除从事家蚕良种繁育外,现有茶园850。当地平均海拔1380米,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四周茂林苍翠,云雾缭绕,生态环境优良。

  场内建有茶叶生产厂房2130平方米,茶叶保鲜库40立方米,建有“瀑布”毛峰、翠芽、香翠3条名优茶生产线,年产名优茶达25000斤,茶叶年销售收入达450万元。

mobileText_IMAGE_16117.jpg

  “我们这里的种茶环境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也非常好。”据安顺市蚕种场场长宋攀介绍,近几年来,安顺市蚕种场充分挖掘茶产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以生态、有机为主的茶品牌,生产的“瀑布”毛峰、翠芽、香翠等系列茶产品先后获“中茶杯”特等奖,第五届“中绿杯”金奖,首届“国饮杯”特等殊荣。

mobileText_IMAGE_16123.jpg

  “您好!您要的茶叶要到后天才能装车,近段时间货有点紧,许多订单都在排队中。”茶叶加工车间里,宋攀一边打电话、一边指挥工人们将刚生产出的茶叶装库。他说,自今年3月6日开园采茶以来,已采收26000斤茶青,加工出4500斤毛峰茶、1200斤特级高绿茶,但成品茶叶还是供不应求,全国各地都有经销商来订货。

  宋攀说,为提升茶叶产量,延长产业链,安顺市蚕种场正在建设夏秋茶加工厂房,配备一条年产100吨香茶的生产线,以满足夏秋茶的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同时,实行人工采收夏秋茶茶青,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实现务工增收。“今年开园近一个月来,每天的采茶工人都在400人以上,宁谷、七眼桥、旧州等周边乡镇都有村民来采茶,我们已经开出务工费75万元。”他说。

mobileText_IMAGE_16122.jpg

  “我们来了11个人,在这里采茶5天了,一天可以采摘四五斤茶青,看茶青类型,每天工钱60元到100元。”来自七眼桥镇清水屯村的吴顺仙告诉记者,她5天前才和本村村民相约来安顺市蚕种场采茶。“这段时间场里都要采收春茶,我们还要接着来。”

  随着脱贫攻坚歼灭战的打响,安顺市蚕种场将继续把茶园提质增效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mobileText_IMAGE_16120.jpg

  “我们采取‘公司+村委会+贫困户’模式与临近的茶岭村、木山堡村签订了茶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精准帮扶协议。劳务订单向贫困户倾斜,优先使用这两个村的贫困劳动力,从事管理、采茶等工作,茶园管理每天务工费100元,高出其他管理工人,贫困劳动力采茶以每斤高出2元的价格收购他们采摘的茶青,精准帮助他们实现增收。”宋攀说,根据协议,该场已带动建档立卡户126户235人通过参与场内茶叶采摘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茶旅融合发展路,安顺市蚕种场正在走。“3月28日,西秀区在这里举办了‘四季旧州·踏青季’采茶体验活动,还在这里进行了西秀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挂牌,此举将有力助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宋攀介绍道,该场将紧紧抓住安顺茶叶产业大发展机遇,沿着绿色、有机茶食品及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利用自有技术和品牌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带动周边多个村寨村民发展茶产业,走共同发展致富路。(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吴学思 文/图)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