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市科学技术协会围绕青少年科技活动,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出良好的竞赛品牌,引导青少年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研过程,对科学问题进行调查和探究,从而激发青少年学科学兴趣,提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年3月,来自我市市直学校及6个县区的33只参赛队77名机器人爱好者参加了市科协主办的“2019安顺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这次比赛设有WER工程创新赛、FLL机器人挑战赛、机器人篮球赛、机器人创意赛、VEX机器人挑战赛、机器人综合技能赛六个比赛项目。获奖的参赛队被推荐参加第五届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得省赛冠军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1个。
“喂,妈妈,给你报告个好消息,我在重庆的比赛获得了全国第三名!”黄果树旅游区炭窑小学的邓飞海同学刚刚拿到奖便高兴地打电话告诉妈妈。指导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小小年纪动手能力这么强,而且是科技含量高的作品,看到机器人在小选手操控下执行比赛任务,真为他们点赞!”据了解,2019年8月11日至17日,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2019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在重庆市举行,我市黄果树旅游区炭窑小学的邓飞海、王天运两位小选手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从525支队伍1485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880分的好成绩荣获“教育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三等奖。
为了提升参赛水平,市科协还开展了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教练员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县区40多名基层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该项培训,为推动我市青少年机器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辅导教练员熟悉市赛、省赛和全国赛的比赛规则,有效指导青少年机器人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竞赛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重视科技教育,狠抓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能力,加强青少年科技学习和运用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能力,培养了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青少年切实感受到科技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智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市科协主席李素英道出了开展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初衷。
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科教兴国战略,让青少年得以面对面与专家交流,激发科学兴趣,在市科协的积极努力下,2019年11月28-29日“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报告团到我市开展6场巡讲。活动邀请到傅前哨、韩莉、金雅芬三位专家分别在普定县第二中学、镇宁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等学校作《无人机的现状与发展》、《科学数学化与数学之大用》、《传奇科学家数学大师华罗庚的一生》等科普报告。全市小学、初高中学生2000余人聆听报告。我市青少年得与专家近距离交流,从而激发科学兴趣、拓展科学视野、启迪科学思维。
另外,市科协还组织参加2019年贵州省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在竞赛中,我市教师和学生作品获奖23个。其中教师作品二等奖1个,学生作品一等奖1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1个。
以“赛”促“学”的活动品牌不仅给青少年打开了“科学之窗”,也启迪了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市科协选拔出高一高二30名营员和2名带队教师参加以“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为主题,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厅主办的2019年7月15日至21日中科院西安分院(西部营)和重庆大学(常规营)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我市15篇“营员眼中的科学营”征文作品脱颖而出,紫云民族高级中学罗朝伟同学的《筑梦中科院,携手科技行》和安顺市民族中学吴维美同学的《科技培土,人文生花——走过西安》获得一等奖。
“以赛促学只是青少年科学健康教育中一个环节,但它是一粒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成长中启迪着思维、拓宽了视野,为青少年找到了一把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评价一系列青少年科技活动。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市科协正在组织进入第35 届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审的学生和辅导员参加网络终审活动。下一步,市科协将组织开展我市2020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教练员培训和我市2020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