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吹遍城乡大地 ——我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见成效

2020-04-10 09:21:4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刘念

  初春的安顺,虽然还有一丝寒意,但行走在这片热土上,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迎面吹来的缕缕文明新风,总会让人心中荡漾温馨。

  近年来,我市在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广泛实施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践行文明 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支撑点”

  到过安顺的人,都会感受到安顺宜居,这里不但山水秀丽、环境优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格外“美丽”。

  逛公园,人们会随手带走垃圾;斑马线上,司机礼让行人……这些生活中的文明行为,正是公民道德建设形成的聚变效应。

  目前,全市建成文明实践中心8个、文明实践所63个、文明实践站609个。全市注册志愿者18.4万人,文明志愿服务队伍421个,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惠及广大群众。

  紫云自治县公安交警大队猫营中队民警胡安平,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每天穿梭于单位、医院和家中,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忠孝难两全”的俗语。多年来,“的哥”朱文吉多次参加“爱心送考”、无偿献血、关爱孤残儿童等爱心公益活动,免费接送老弱病残500余次……他们弘扬传统美德,成为安顺人的榜样。

  “小红帽”“红马甲”志愿者的身影是安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关爱孤寡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结对进行帮扶、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劝导行人文明过马路……他们奉献爱心,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明行动中。

  “唱一首歌、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做一番分享、送一份吉祥。”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文明讲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活动,先后举办文明讲堂千余期,实现文明讲堂全覆盖。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市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数十所。

  践行文明正成为提升我市软实力的“支撑点”,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

  “诚信档案” 提升公民素质的“着力点”

  治村有妙招,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一家家村民建起了“诚信档案”。镇宁自治县烟棚村村民小郑因为及时还息,他的信用等级从“一般”提高到“特优”,授信额度从2016年的5000元一路升至2019年的50万元。靠着信贷资金支持,小郑建房、购买挖机、经商,一步步富裕了起来。

  在烟棚村,每位村民都有一份“诚信档案”。档案由社会行为、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个人品行4个方面组成,涉及环境卫生、赡养老人等正项指标和毁林开垦、违章建筑等反向指标内容,实行百分制量化计分。村民做得好加分,反之扣分,每月计算“诚信道德指数”。目前,烟棚村全村300余农户,贷款面超六成,全村不良率为0。

  不仅仅是烟棚村,在关岭自治县大田村,该村以“诚信积分”为抓手,每季度对农户进行考核评分,形成了“分数见风气,高低显品行”的村民共治机制。“有了‘诚信档案’,邻里间吵架的少了,赡养孝敬老人的多了,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多了,村风民风好了,治安管理也日趋完善。”关岭自治县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诚信档案”方式推动村民自治,是我市城乡社区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据了解,目前各村(居)采取以加减分的形式来量化村(居)民的日常文明诚信行为,由各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具体实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打分。每季度打分一次,创评结果及时进行张榜公布。

  此外,为让群众互比互学,各村(居)对年度诚信分值达到奖励分值的村(居)民进行奖励,奖励可以运用于评选星级文明户、星级文明家庭各类先进评选等,对文明诚信档案扣分的情况,将根据本人实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践行好人好事等进行修复,从而激发整个社会努力向上向善,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

  文明创建 城乡精神面貌“双提升”

  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发力,从环境美向生活美、内涵美转变,安顺在不断地变美。

  近年来,我市在文明村镇创建中,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着力抓好农村垃圾清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了起来。

  “民族新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新村,是杨武乡立足于脱贫攻坚、易地搬迁、乡村振兴的实际来着力打造的美丽乡村,该项目点居住的搬迁户都来自11个村居。”西秀区杨武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民族新村坐落在杨武乡猛邦村水塘组,属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占地面积90亩,共建设3种户型256套房子,目前入住率达100%。为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该村村支两委积极开展乡村周边环境整治,对户外广告、停车秩序、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逐一整治。同时,加强辖区内绿化苗木定期修剪、定期养护,建成周边公路两侧生态景观带,形成风景亮丽、生态优美、环境美丽的“自然氧吧”新农村。

  乡风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如何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我市广泛开展文明示范村、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加强对薄养厚葬、不赡养老人等行为的专项治理。

  “老人去世,家当要减一大半”“住院花了几千块,请客要花上万块”……为革除这些“大操大办”的陋习,各县(区)在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明确要求,婚丧嫁娶等应当遵循祥和、文明、健康、节俭、安全、易俗的原则。

  “以前谁家办个红白事,都得折腾几天,费时费钱不说,还起了攀比风。”日前,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村民郭存福说,“现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写入村规民约,办红白事有了标准,省钱省心还圆满,大伙儿都叫好。”

  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总攻阶段,我市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在贫困村举办“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文明讲堂,由身边先进典型讲好身边故事,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新时代好少年”“新乡贤”“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成为我市热点关键词,从领导干部勇做先行者到人民群众争当生力军,我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火如荼的公民道德建设在黔中大地演绎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