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土村与西秀区鸡场乡接壤,209省道从村中穿过,区位优势明显。然而,曾经的黄土村村民的烦心事不少:村里产业单一,基础设施差,村集体经济“空壳”,脱贫致富艰难。
1984年退伍回来的王应华积极参加村里建设,2005年,表现积极的他被推选为黄土村村委会主任。
2007年,在王应华的带领下,黄土村村委组织村民修建了红岩组的通组路。这条长830米的通组路,是黄土村的第一条通组路。2011年,黄土村的5个村民组实现全部修通通组路目标。
2009年,紫云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选择黄土村来建设占地面积200多亩的水泥厂。而在征地拆迁时,遇到村民的不配合不理解。为化解矛盾,协助政府部门顺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王应华在不影响村民农事的情况下,晚上去做占地农户的思想动员工作。现在,西南水泥厂不仅运营顺利,每天所需蔬菜多数是黄土村村民种植,还有20多位村民长期在厂里务工。
2015年,勤劳踏实的王应华被推选为黄土村党支部书记,但让村民致富的心愿一直没改变。
要想农民富,走好产业路。王应华发现,黄土村的农户历来就有种植生姜的习惯,但种植的生姜大多是自给自足,因此,他动员农户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生姜。
“生姜虽然种植成本高,每亩需要1000元以上的种植成本,但生姜的产量高,每亩产量最低4000斤;土地较好的地块,亩产量甚至达到6000斤,种植生姜比种植传统农作物的玉米强好几倍。”王应华说,起初,黄土村只有几户人家扩大种植生姜面积,目前村里每年种植生姜农户达100户。
为继续深入推进黄土村的产业革命,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解决“空壳村”问题,2019年春,黄土村成立了由村委会统筹的“村企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50亩辣椒、130亩生姜、100亩红芯红薯,以及试种植了25亩山药,产生效益后带动10户农户32人增收。2019年冬,黄土村合作社依托黄土坝区资源,种植了380亩甘蓝。目前,正处甘蓝采收季。
4月9日,记者走进黄土村黄土坝区,甘蓝种植田里不少村民正在收割甘蓝,田边堆成小山的甘蓝正等待车辆来运走。
“种植甘蓝的地块,收割完甘蓝后计划种植310亩辣椒、70亩冬瓜。今年,村合作社还养殖了105箱蜜蜂,种植了100多亩生姜。”王应华说,现在村里产业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对于冲刺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同步小康,他信心满满。(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