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马勇的“脱贫经”

2020-04-17 10:44:2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牟燕洪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战斗中,广大基层干部冲锋在前、逆难而上,他们用坚强的党性筑起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

  马勇,镇宁自治县马厂镇下巴地村党支部书记。一直以来,他都秉承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下巴地村于2014年获贵州省优秀村党组织称号,马勇本人于2016年获安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8年获镇宁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下巴地村全村11个村民组,512户2580人,其中贫困户203户858人,2019年全村实现20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进村入户走访中,马勇介绍:“为尽早、尽快实现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我们村紧紧围绕“3+1”(即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农村安全饮水)为核心,对全村所有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困难家庭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同时,使得摸排走访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脱贫攻坚工作虽然辛苦、劳累,但看到我们村困难群众在生活方面得到帮助,心里感到欣慰。”马勇说,在确保脱贫攻坚大排查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的同时,及时帮助11户边缘户重新申报低保,8户困难户申请工会困难家庭援助,2户监测户申报就业扶贫援助,解决了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下巴地村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经济等条件制约,产业发展一直以玉米、稻谷等传统低效作物种植为主。

  2006年7月马勇当选乡人大代表后,面对乡亲极低的收入现状和粗放的产业发展情况,他通过对本村气候、海拔、土质进行调研,发现在下巴地村孔坝寨子特别适合种植砂仁。在马勇的带领下,2015年下巴地村80户乡亲积极参与砂仁种植产业中。同时,为提高砂仁的产量、质量和种植群众的收入,2018年在马勇的带领下成立了下巴地村山里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本村产出砂仁进行深加工。目前,下巴地村砂仁种植面积600余亩,年产成品干砂仁6万斤,产值达35万元。

  据悉,今年开春以来,下巴地村通过项目引导、村社合一、大户带小户等发展方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村樱桃种植面积800余亩、猕猴桃40亩、生姜600余亩、辣椒40亩。

  “8年前,在我们下巴地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硬化路,晴朗出行灰尘满天、雨季出行淋漓四溅。如今,走进我们下巴地村,家家户户住新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组组通把每个寨子连接得畅通无阻,户户通把每家每户连接得亲密无间,如果岁月可以停留,我希望能活到120岁。”这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张大明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言。

  近年来,下巴地村解决了310户群众住房安全问题,512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同时,为方便乡亲们生活出行、劳作便捷,该村通过项目申报、群众参与、投工投劳,2018年全村实现组组通硬化道路,总里程15千米、庭院硬化7500平方米、机耕道建设15.5千米。(牟燕洪)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