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天,花开季。疫情过后的关岭,不仅在复工复产方面按下了“启动键”,还在返岗复工和就业扶贫上下足了真功夫。
关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和省、市关于有序推进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的安排部署,以“就业”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谋划、部门联动、整合资源、返岗复工、送岗上门等举措,有效保障了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致富,为实现高质量脱贫夯实了基础。
县委政府重视 部门乡镇联动
关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保障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人社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就业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出台《关岭自治县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就业工作方案》《关岭自治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关岭自治县2020年提升就业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能力的实施方案》《关岭自治县2020年就业扶贫暨“一户一就业”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就业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就业保障工作进一步明确。
群众在当地茶叶企业就近务工
群众在当地企业就近就业
加强部门(单位)与乡镇(街道)的联动,全力保障返岗复工工作有序开展。县内就业通过县工信局、县产业园区、县农业农村局、县平台公司等行业主管部门及单位,摸清全县企业、工程项目、坝区等产业复工复产情况,积极拓展就业岗位;以乡镇(街道)、村为单元格进行乡村网格联动,精准摸排劳动力情况,精准掌握群众就业意向、精准了解返岗就近需求,形成分类管理数据化、清晰化,并做好劳动力返岗就业监测和动态管理,实行一天一报,确保零就业劳动力动态清零。目前关岭全县返乡农民工综合返岗率达到92.31%。
群众在当地企业就近就业
将就业网络化、信息化,实现线上线下互通联动,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全覆盖。利用电子政务内网、就业公众号、人社微网、劳务经纪人微信群、电子显示屏、手机信息平台等线上渠道将就业信息推送至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及网格员、劳务经纪人、就业协管员和农民工手中;线下通过进户宣传、人员推荐、张贴海报和公告直接按需推荐就业岗位,目前累计发布就业信息21期,短信发送4次覆盖4万余人。
坝区建设让当地农户就近务工,助农增收
“今年2月份,县委县政府召开3次专题会议,研究复工复产及农民工返岗工作,在专题会议上,县领导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行业内主管项目、企业的复工和用工情况,每隔两天反馈至县就业局;我局统计后发送给乡镇(街道)落实,并通过县内各类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2月18日,我县对全县劳动力进行全面摸排,实行就业返岗网格化管理,对贫困户、搬迁户就业进行一周一调度,及时开展跟踪服务,解决和了解其就业情况。”县就业局局长谢程说道。
多项措施护航 保障返岗就业
“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我在家门口就业,孩子在家门口就学,不仅方便我照顾家照顾孩子,收入也越来越稳定。”在关岭百合街道同康社区启鑫电子生产车间,花江镇哨上村搬迁群众申顺敏说起现如今的生活,脸上满是微笑。她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说道,“疫情期间在家休息了好一段时间,听到社区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后,我第一时间就赶来了。”
搬迁群众申顺敏正在工作
在生产车间内,如申顺敏一样的数十名搬迁群众分散在流水线的各个环节,都在专心作业,加紧生产。“生产车间按计件结算工资,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工人每天能有上百元的收入。”该公司副总经理姜润林告诉记者,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够稳定就业,公司在车间内设置儿童托管室,并购买了儿童板凳和书桌,以及65寸的智能电视,员工工作期间,可以把孩子带到车间内,由社区提供专人照看员工子女。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
关岭以就近就业为重点,大力开发县内就业岗位,以安置点扶贫车间、农业坝区建设项目、产业园区企业、重大项目等复工复产开发拓展就近就业岗位,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务工增收;同时,针对群众就业意向,开发引进县外省内就业岗位,以贵阳观山湖区、贵安新区为重点,积极收集县外省内就业岗位7666个;大力组建劳务合作社务工就业,全力支持返乡创业人员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托底安置解决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就业安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不因失业导致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去年我就在浙江瑞安的变压器工厂里工作,每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还有住房的补贴。这次因为疫情的原因,返岗由政府对接,不仅平日里要花500多元的车费全免,减轻了我们的返岗成本,还安排了专车送大家返回瑞安,我们都放心得很。”来自该县普利乡的务工群众杨崔说道。
“点对点”劳务输出让群众返岗更有保障
关岭建立县乡村“点对点返岗”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全面构建协调服务畅通的工作格局;全面启动与县外省外“点对点”劳务输出工作,采取县级统筹、乡镇负责、村级排查的方式全力宣传发动群众返岗就业和全力做好返岗服务工作;加强集中返岗地浙江省相关市县的沟通对接,与浙江省台州市、东阳市、义乌市、浦江县、瑞安市等建立顺畅的对接协调机制,双方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形成高铁专列和公共大巴护送农民工返岗的交通机制,促进了有送有接的良好返岗就业氛围。
工作人员正在为返岗群众进行体温检测
“县就业局与我们配合得相当好,我代表瑞安向关岭表示感谢,从3月3日开始,持续至4月初,几乎每天都有发往瑞安的返岗车,最多的一天达13辆。我们已与县就业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与关岭的就业对接,还将组织瑞安的企业家到关岭进行考察与招聘,也欢迎更多的关岭人民到瑞安来工作。”浙江省瑞安市赴贵州地区复工复产第六工作组组长、瑞安市水利局局长吴爱霜告诉记者,瑞安市此次投入复工复产经费达到2亿元,组织“返岗直通车”为各地务工人员提供返岗绿色通道,并严格按照各项防疫措施进行人员运输,确保人员生命健康的安全。
县人社、卫健、交通等部门高度协调配合,确保“点对点”返岗就业安全、便捷、健康,做到了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动;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已在全县形成了广泛知晓的农民工返岗就业绿色通道。截至目前,“点对点”劳务输出劳动力39批2503人;对口帮扶城市城阳区、县内人口外出集中地浙江省等收集用工岗位15770个。(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