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安顺经开区聚福菌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又一茬香菇迎来采收季,走进食用菌大棚,记者看到工人们正用塑料筐认真采摘。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王胜祥介绍,连日来,基地平均每天采菇3吨左右,天气气温再高一点,每天的产能还会增加。
据统计,目前我市各地市场食用菌供应正常,价格总体平稳。截止3月底,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9718.5万棒,累计产量18169.2吨,实现产值18234.5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1000万棒的31.35%。
今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暨领导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示意见,聚焦重点品种,科学规划布局,抢时间保生产,凝心聚力纵深推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全市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抢时间保生产,产能持续扩大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经开区聚福菌生产基地工人采摘香菇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暂时打乱了脱贫攻坚的节奏和步伐。非常之时,必须聚非常之力、用非常之举、行非常之策,要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才能在从容应战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制胜权。
在纵深推进食用菌产业方面,我市采取多举措、多手段全力保障食用菌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日前,记者走进贵州浩润臻源公司的珍源食用菌基地,加工车间堆着各类木材,几位工人正在将木材加工成木屑,用于制作食用菌菌棒的原材料。
“二月初,受疫情影响,外地工人未能及时返工,为了不影响出菇,公司只好招聘本地工人解决用工问题。”公司总经理张昌国说,得益于关岭县委县政府的帮助,找来本地的工人,让公司食用菌生产得以顺利开工。
工人运输加工好的菌棒
鼓声响,步履急。贵州浩润臻源公司复工复产仅是我市各级政府推动食用菌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
疫情期间,全市上下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应对,市、县、乡三级形成了农产品日调度工作组,实抓细大排查,加强对食用菌等农产品的调度,适时掌握供应、市场价格等情况。切实摸清底数,确保食用菌春耕备耕、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保障菇农生产效益。
其中,市农业农村局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期间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领导小组”。与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下发《关于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严格执行疫情期间“绿色通道”制度,指导县区制作通行证,保障菌棒、菌材等生产物资持续有效供应。
鼓励就近招聘,保障用工需求。坚持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分别从管理层面团队、生产经营主体、科技二传手、职业菇农四个方面着手,积极鼓励企业按需就地招聘,保障菌种培养、菌棒生产、菌棒出菇等环节要素,满足企业复工复产要求,不耽误春耕备耕,保证食用菌产业持续高质量推进。
目前。全市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菌种生产企业的生产秩序已全面恢复。
根据省农业产业监测调度系统对生产调度情况分析,截止三月底,全市食用菌产业产能持续扩大,发展规模9718.5万棒,累计产量18169.2吨,实现产值18234.5元。
科学规划布局,推动“五个集中发展”
“铺辅料、放菌种、测温度……”日前,走进经开区幺铺镇四旗坝区千亩大球盖菇种植基地,300余名周边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种植规程争分夺秒抢种大球盖菇。
菌棒培育中心
“聚福菌公司作为集研发生产、无菌接种、鲜菇栽培、食用菌深加工为一体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我们完全按照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资金集中’、‘品种集中’‘基地集中’、‘企业集中’、‘人才集中’五集中发展模式推进坝区食用菌种植。”在种植现场,基地负责人臧胜碧表示,按照“五个集中发展”推进坝区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种植,整合了力量,加速了产业项目的落地。
四旗坝区大球盖菇从4月1日开始种植,1000亩基地将于在4月底全部完成。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预计可产菇3000吨,将依托龙头企业聚福菌公司的销售渠道售往全国。
上兵伐谋,规划先行。为进一步纵深推进食用菌产业体质增效,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制定《安顺市农村产业革命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方案》及《安顺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并进一步抓好“五集中发展战略”。
菌棒原料加工基地
——推动“资金集中”,整合集聚产业发展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各个渠道资金,对食用菌主导品种规模化基地在资金上优先考虑、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基础设施上优先落实。今年来,全市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钢架大棚6290个,地栽棚527个,养菌棚368个,简易大棚2572个、规模以上菌棒加工厂10个、鲜菇加工厂4个、加热灭菌系统2套、香菇酱油生产线1套。
——推动“品种集中”,形成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向特色优势品种红托竹荪、姬松茸集中,利用生态气候规模化发展香菇、大球盖菇等品种;大力发展“近野生菌”种植,走好林下经济路子。截止目前,全市香菇累计种植3418万棒、大球盖菇2090万棒、红托竹荪1142.5万棒、秀珍菇430万棒。
经开区幺铺镇四旗坝区千亩大球盖菇种植基地
——推动“基地集中”,优化提升产业生产布局。通过建设和完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因地制宜,聚焦香菇、红托竹荪、姬松茸、秀珍菇、大球盖菇等主导品种,建设食用菌产业集群。
——推动“企业集中”,全面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加强全市食用菌企业运行监测,健全优进劣退机制。积极引进省内外企业,持续发挥好聚福菌国家级龙头企业作用,支持普定昌辉、紫云优纤贝、关岭浩润臻源、平坝佳成、西秀九鼎绿洲、镇宁士芹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人才集中”,提供强大产业智力支撑。培养、引进能够胜任育种、标准化种植、贮藏、加工、营销、研发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食用菌“全产业链”人才队伍。
聚焦深度贫困 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食用菌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方式多种多样,已累计带动2万多贫困人口,是我市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来源之一。
紫云浪风关林场食用菌种植基地
四月,记者走进紫云国有浪风关林场,只见一朵朵喜人的大球盖菇次第破土而出,千亩大球盖菇基地在春天里迎来了充满希望的采摘季。
食用菌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拌料、转运物料、栽种菌棒、覆盖草料等一些列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他们分布在各个工序,分工协作,正在采菇的工人罗花妹说:“如今可以家门口就业,不用跑那么远的路程到他乡打工,既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还可以有一份工作和收入,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务工收入,也够补贴家用了。”
据了解,该大球盖菇基地主要采取“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菌菇种子、技术由公司提供,林场负责统筹生产管理,生产的大球盖菇有公司以每斤2.3元的保底价回收,确保大球盖菇的销路和收益。目前该基地主要为紫云城南、城东两个社区的搬迁贫困户提供就业务工服务,利益联结500余户贫困户。
紫云自治县作为省级深度贫困县,今年,该县在巩固提升好原有食用菌种植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省食用菌专班的总体部署,坚决完成4700万棒(亩)种植任务,实现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围绕持续抓好存量巩固,紫云自治县整理规范食用菌大棚1816个,新增完成食用菌种植1452.5万棒(亩),食用菌累计在田面积达3000万棒(亩)。培育壮大优纤贝公司、鸿顺林业公司2家食用菌龙头企业,通过合作订单模式带动6个镇级公司及16家村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目前,以香菇、大球盖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该县促进农户增收的主力军和亮点产业。
不只在紫云县,目前,全市共有省级认定3个重点县区,剩余5个县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高质量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据统计,2019年全市种植规模2.83亿棒(万亩),产量超过14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分别是2017年的2.19倍、1.45倍、1.72倍,累计带动20888名贫困人口脱贫。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市推动脱贫攻坚的最佳产业选择之一,成为我市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