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火花镇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持“富”字当头,山下“脱贫菜”,山上“致富果”等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坝区资源及低热河谷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利用丰富坡耕地资源,大力发展冰脆李、紫葡萄等特色精品水果,让山坡换新颜,村庄更美。
种好“脱贫菜”助民多增收
4月18日,火花镇火花坝区里,村民们在翻地、起垄、盖膜、栽苗、喷洒营养液、搭架等忙碌着。
“火花坝区面积3000亩,目前已栽种菜芯、小瓜、豇豆、西红柿1200亩,剩余1800亩栽种辣椒和红芯红薯等。”火花镇党委副书记邹斌如是说。
蔬菜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效益高,还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通过直接或间接获利增收脱贫致富。
“喷洒营养液以计时薪酬,每小时10元,一天做工10小时就能收入100元,累并快乐着!”江纳村村民韦阳妹说,她把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统一种植蔬菜,每天来合作社做工获得劳动报酬,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块田地如今让她获得了多重收益。
“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800元,我们两夫妻每月在合作社做工至少25天,每天最低80元,每月收入至少5000元。”在合作社务工的陈文秀告诉记者,她和丈夫虽然是60多岁的人,但能赚点钱补贴家用。
在平寨村西红柿种植田里,绿油油的西红柿长势可人。同样,在禾弘村的一片良田里,也有不少村民在栽种茄苗,管护西红柿和搭建西红柿护架等。
“火花镇在调优产业结构中,把江纳村与龙头村连片的火花坝区(500亩以上)土地全部统一流转,由镇企公司统筹,村合作社实施落实,夏季栽植以西红柿、小瓜、豇豆、菜芯、芥蓝等蔬菜品种。”紫云县委政法委书记、火花镇党委书记徐玉书说,在禾弘、董桑、平寨等村,低热河谷地带的土地,或由村合作社流转统筹种植蔬菜,或鼓励和支持农户及大户种植蔬菜。
管好“致富果”过上好日子
做农业三分种七分管,管护不好等于白种。
在龙头村甲西组紫葡萄种植园里,种植户卢国先正忙着将肥料注入土壤中。
“把几种肥料用水搀兑成水肥后,注入葡萄藤的根部,这样不仅效果较好,还节省本钱。”卢国先说,过去他每年给葡萄施肥时都是直接把肥料放在葡萄根部,遇下雨会被雨水冲走部分,遇晴天会蒸发一部分,每年给葡萄水肥要7000元;今年改用注射混合液体肥的方式施肥,2500元的肥料足够了。
2016年,卢国先在龙头村坡地种植了50亩紫葡萄,去年采收8万斤,平均每斤的销售价2元,除去成本,去年一年赚了10万元。
在火花镇龙头、纳座、兴和、克田、纳磨、关平等村都有不少农户种植紫葡萄,种植面积每户三五亩至几十亩不等,目前正值紫葡萄关键管护季节,紫葡萄种植户都在忙碌着管护紫葡萄。
在禾弘村沙子寨组一片冰脆李林里,村民王登辉正在给冰脆李疏果,他告诉记者,疏果的目的是让挂的果稀密均匀,挂果多了果子个不大,而且容易引起病虫害。
“5年前,我种植了50亩冰脆李,去年采收了5万斤,平均以每斤4元的价格销售,一年收入20万元。”王登辉说。
据悉,火花镇持续做强做大蔬菜和精品水果两大产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和管护。今年春,火花镇盘活公路沿线的闲置坡地,种植冬桃1000亩、柑橘800亩、冰脆李2000余亩,并加大对原有的3万亩冰脆李、2万亩紫葡萄的管护力度,让种植户获得更多收益。(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