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四月春风,记者来到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岭岗村的山泉水厂。刚进水厂,县应急管理局驻岭岗村脱贫攻坚村级指挥长杜玲便笑着说,“这一眼山泉水,可是让村里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曾作为省级深度贫困村的岭岗村,有着高达51.07%的贫困发生率,基础薄弱、产业凋零、缺乏动力等因素一直限制着村中的发展。自2013年县应急管理局结对帮扶该村后,通过扶贫政策的支持,驻村干部的帮扶,不仅让村子基础建设焕然一新,还因地制宜、攻坚克难,在村里开了公司,办了水厂。
“从发现水源、筹备办厂到投入生产,我局换了三次驻村工作组,但无论人员如何换,水厂建设始终都是产业扶贫工作的重点。”杜玲告诉记者,2017年,县应急管理局的驻村干部在进组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哪怕通了自来水,当地村民也总爱到山里去挑水喝。
“老百姓都说这股水好喝,口感好得很。当时的驻村干部顺着群众的指引,实地考察后向局里汇报了山泉的详细情况,以及建设水厂的初步想法。”杜玲说,在得知该情况后,县应急管理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出资6000元将山泉水送至市质检所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出来后,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水里富含微量元素锶,含量比国家标准高三倍以上。”杜玲回忆,当时得知这个好消息,更加坚定了在村里开公司办水厂的发展思路。“村里80%以上的土地都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并且大多都已退耕还林,使得产业发展相当困难,而山泉水的发现,着实为我们指出了扶贫产业发展的方向。”
有了水源,有了思路,但要想把厂办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积极入户开展宣传,并召开村民会、院坝会,逐渐让村民们接受了征地建厂,支持村级产业发展,以产业脱贫致富;群众工作做通后,驻村工作组积极申请各类扶贫资金230万元,终于把厂建了起来。
“厂建起来了,问题也来了。首先,水厂要做好做大,就要用心投入,但扶贫工作任务重,大家精力投入相当有限;其次,后续运营资金不足,经营有所困难。”驻村第一书记卢发刚说,为了解决诸多问题,在龙潭街道的帮助下,引入县扶投公司合作发展。
据卢发刚介绍,岭岗村与县扶投公司签订了10年合作合同,固定资产属于村里,前五年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和纯利润的10%;后五年每年保底分红20万元和纯利润的15%。“通过县扶投公司注入的资金224.7万元,解决了后期运营难题;而交由该公司管理经营,不仅降低了扶贫产业的市场风险,也让产业更加规范化和市场化。”
成立关岭长岭岗天然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产能规模为年产天然山泉水系列产品20万件桶装水和20万件瓶装水的工厂,覆盖贫困农户117户572人……在这大山里的小村庄,扶贫产业公司化、工厂化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2019年9月28日,岭岗村天然山泉水厂正式投入运营,当年年底就实现分红9万元。“我们按照‘721’的利益联结模式进行利润分红,而分红给贫困户的部分,拿出60%量化到每户,每户分红272元;剩余的40%,根据贫困户提供的年度收入证明作为激励性奖励发放。”卢发刚说道。
“从2月17日,我公司就开始着手复工复产,并且对生产车间、办公区域、食堂、运输车辆进行全覆盖消毒,每天进行体温检测,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厂内,人员复工将严格填写活动轨迹。”县扶投公司水厂负责人文修亚告诉记者,目前水厂预计月销量为15000桶山泉水,年销量预计达18万桶。
据文修亚介绍,目前水厂除检验师等技术工种外,还能为村里提供3人的稳定就业,2000元底薪加上全勤、餐补、提成,每月能够得到3000元以上的工资。“作为新品牌开拓市场有一定难度,现在是按照订单来生产;但我们相信天然优质的水源、合格卫生的生产、兢兢业业的态度,肯定能将岭岗的山泉水做好做大做强,为村级产业带来发展,为贫困群众带来收益。”(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