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市不断探索与实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变为现实,开创了“百姓富、生态美”美丽画卷,实现了“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妙意境。 如今,安顺的水是源头活水,山是绿野青山,景是美中盛景 ……曾是石漠化重灾区之一的安顺,天更蓝、地更洁、水更清、山更 绿,一个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富美安顺以崭新的姿态徐徐展开。
厚植绿色 绿色生态处处新
安顺属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全市 9267 平方公里,喀斯特面积占 71.52%,石漠化面积达32.04%。生态环境脆弱的安顺,处理好生态与发展 的关系,探索出绿色发展新路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共完成重点工程 建设204.65万亩,其中实施完成退耕还林36.6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49.2 万亩。建成了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和虹山湖、娄湖、 贯城河等林水修复工程,全面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中心城区的166座 荒山变身山体公园,建成黄果树大街、安普大道等高标准绿化交通干线。6 个建制县区全部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森工作,成立了 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和联系林 业工作的领导担任副指挥,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各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 的安顺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制定印发了《安顺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工作方案》,将创森任务和责任分解细化到部门、到县区,并明确谁牵头、谁 配合、谁负责、谁联系;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现场观摩会, 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有序确保了创森工作持 续快速推进。同时,聘请了国家林草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 规划全市创森工作,编制印发了《安顺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017-2026)》;按照“山在城中、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愿 景,构建了“一核”“一网”“两屏五带”“五区”的森林城市体系,重点实施绿地 系统建设工程、环城景观建设工程、绿道建设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通道 绿化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 保护与恢复工程等九大工程。
厚植绿色,安顺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 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自然资源有偿出 让制度、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办法等绿色生态管理制度。并严守生 态红线,发挥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用好考核评价成果,强化“发展好经济是政绩,保护好生态也 是政绩”导向,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把手抓生态文明的措施形 成。正因如此,西秀区成为我省第一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平坝 区成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镇宁自治县晋升为自然资源任期 审计试点,在绿色制度上探索前行。
在开展绿色行动中,安顺市不断探索创新,走出生态建设新模式。依托 丰富良好的森林生态资源,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构建了“坡坡花果山、田田蔬 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工 作稳步推进。以金刺梨、蜂糖李、梭筛桃、蓝莓、樱桃、板贵花椒等为重点,成 功打造了2个省级、4个市级林业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林禽(畜)” “林菌”“林药”“林蜂”“林草”“林旅”六大发展模式,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 生态的改善,安顺也收获累累果实,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 生态修复试点城市等。现在,我市奋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推动绿色 生态迈上新台阶。
资源变资产 绿水青山户户银
现在的安顺,处处青山处处绿。随着生态的改 善,安顺市进一步对林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公益 林面积、湿地面积、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物种数量、 古大珍稀树木等8项内容明确保有量,使森林资源 开发利用从粗放浪费型向绿色持续型发展。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林业和 生态的发展,做好变的文章,林业部门要深入推进林 业‘三权’促‘三变’。”安顺市林业局局长李顺安说。
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安顺市在筑牢生态 屏障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用材林,发展经济林,发挥 森林大氧吧作用,走旅游、康养等路子,加速绿水青山 变金山银山步伐,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
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 安顺市坚持产业发展服从和服务于生态建设,促进 产业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培育生态产业,做大 做强绿色经济。在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 上,聚焦“富民强村”目标,探索“三权”促“三变”林业 改革新路径,深度唤醒大山深处的森林资源,对林地 进行确权、赋权、易权,安顺市林业局与安顺市农业 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林权抵押款,融通林业 发展资金,推进森林经营集约化,提高经营水平,增 加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增效和依法有序流转,林权抵 押贷款亿元以上,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 民变股东,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发展山地特色高效 产业。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安顺市开辟了国土绿 化新阵地,打造了生态惠民新路径,弘扬了生态文明 新理念,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2017年 至2019年,全市年均新增造林面积达41万亩,森林 覆盖率年均增长 2.4 个百分点。目前,全市森林覆 盖率达56.73%,森林面积761.94万亩,森林蓄积量 1716.87万立方米;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4%,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3.46 平方米,城区街道 树冠覆盖率达41.57%,城区地面停车场树冠覆盖率 达 55.32%,城区重要水源地绿化率达 74.1%,水岸 绿化率达 84.27%,道路绿化率达 83.04%,村旁、路 旁、水旁、宅旁林木绿化率达到50.09%。
生态是优势,生态是潜力,生态是希望。安顺市 竭力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实现了 生态与发展、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全市建成特色经 济林产业基地 120 万亩,利用林地面积 98.38 万亩 发展林下经济,惠及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达 10 万 人;全域旅游遍地开花,林产经济如雨后春笋。全市 林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生态功能服务总价值达 310.1亿元。
城市生态文化不断深化,安顺市大力弘扬城市 森林生态文化,深度挖掘城市森林文化内涵,做足 “人”的文章。全市建立科普场所376个,公众对创 森知晓率和满意度达到 95%以上;市树香樟、市花 桂花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林业的发展,安顺市借力森林资源,促进森 林与旅游深度融合,目前西秀区九龙山森林公园正 式对外开放;甘堡林场国家级森林特色小镇已报国 家林业局审批;“黄果树-龙宫”50公里长的森林旅 游步道完成规划,建成后,游客可徒步穿行于龙宫与 黄果树之间的森林、村寨、景点,实现山水风光游向 休闲体验游升级,使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升级,过 境游向目的地游升级。并将森林旅游与康养结合起 来,打造康养旅游基地,树立贵州旅游标杆,舞活贵 州旅游龙头,打造贵州旅游第一品牌。
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 分水岭地带的安顺,素有“中国瀑乡”的美誉,是世界 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长期以来,安顺市各 民族依山而居、傍水而栖,与自然生态相生相存,形成 了朴素的自然情怀,懂绿、爱绿、护绿蔚然成风,为生 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基础。
绿色变景色 绿色美景人人享
移步换景,黔中锦绣。现在的安顺,景在城中、 城在景中。 近年来,安顺市在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 态修复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立足新型城镇化综合试 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倾力打造山地特 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因此,我市以绿色、宜居、秀 美、创新、幸福为理念,着力打造“山水森林城,富美 新安顺”,以安顺市域的自然山水为格局,做足江、 河、湖、溪、库“五水共导”的文章,让水网融入林网, 依水建林,以林涵水,构建一核(中心城区)、五带(以 打帮河、北盘江、格凸河、三岔河、乐运河等重要河流 搭建生态多样性纽带)、一网(以沪昆、惠兴、夏蓉等 高速公路以及沪昆高铁为主体,连接国道、省道、县 道、村道形成绿化网)、三园(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植物园为主题)的森林城市体系。
森林体系建设中,安顺注重城市生态圈的融合 共建,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和城郊生态景观廊道建设, 大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出“盆景安顺” 的理念,将中心城区166座山体公园打造成“绿色会 客厅”。推广天桥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 绿化,有效提高了城市“三维绿量”,为新型城镇化建 设增彩添色。
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同频共振。安顺以山水 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历史 文化型“五型”城市为目标,加快平坝区与中心城区 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加速普定“撤县设区”进程,构建 “一城三区”的城市框架,拉通主城区至镇宁的城市 快速干道,推进镇宁融入中心城区组团发展。依托 城市,对城区山体进行绿化美化,虹山湖、娄湖、杨湖 等重点水景先后启动,城区山水景观连成一体,相得 益彰。
同时,安顺市以城市主干道路为主线,开展绿 化美化工程。贵安大道、安普大道等城际干道和二 环路、西秀园区大道、星火路等城市干道生态景观 长廊建成;黄果树大街、机场路、南北大街、中华东 西路、南出口景观改造提档升级,逐渐形成了以西 秀白塔为轴心的十字形绿荫大道,绿化景观建设和 改造里程达到 50 余公里,城市道路绿化网络初具 雏形。在树种配置上,以种植香樟、桂花、银杏、栾 树、松杉等乡土高大乔木为主,配以灌木、花草组 团,改变了“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品位不高的格 局,在布局上形成了针阔兼备、乔灌结合、绿彩相 间的景观效果。
在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安顺市加快市西公园、龙 井山公园、黎阳游园、贯城河西支流带状公园、娄家 湖综合公园等绿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公园绿地、道路 绿化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提高绿化覆盖比率, 打造绿地成片、绿树成林、绿色生态的城市景观。同 时,安顺市还将加强公园绿地管养工作,完善公园绿 地服务设施,提升公园绿地功能和品位,确保公园绿 地各类设施完好、清洁、整齐。
结合安顺市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按 照安顺“多山”的特点,着力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 中”美丽景象。对此,安顺将山体分为两个等级,人 口密集、水电方便、交通便利、山体绵延体量大的,按 较高标准设计建设为山体公园;人口稀疏、植被丰 茂、体量偏小的,按较低标准设计建设为山体小游 园。目前,驼宝山、万象旅游城等景点成为人们休闲 纳凉的好去处。
森林进城,城在景中。安顺形成了一步一绿的 美景,推动“盆景安顺”向“风景安顺”转变。 如今,随着安顺冲刺“国家森林城市”,“城在林 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最佳人居环境逐渐凸显 出来,一幅“春赏万亩樱花园,夏观飞瀑势雄伟,秋采 金果丰收喜,冬造青山瑞来年”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 正在徐徐展开。(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