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秀区岩腊乡箐口村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箐口村村干部杨海涛正在忙着给鹌鹑投放饲料,基地工作人员李德付正忙着捡拾鹌鹑蛋,布满皱纹的脸上早已挂上丰收的笑容。
以前都是靠栽种玉米维持生计,一年满打满算也就几百块钱,村里没有水田,其他时候都是让地撂荒,没有谁嘛,什么都种不了。”回忆起多年前的箐口村,李德付老人家眼睛湿润了。
那曾经除了传统农作物种植、村民只能靠种植低效作为维持生计的箐口村,是如何改变的呢?
“早年间,安顺两腊就是最穷的地方,村民们一直靠着种植玉米来维持生计,想致富难。”李德付说,产业选择难、种植难、浇水难,成为该乡的一大问题,当地村民有着传统种植经验,可是没有好的产业,成为禁锢该乡发展的枷锁。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声声吹响,岩腊乡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该乡牢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八要素”,大力调减玉米等低效提成农作物种植,发展高效农作物种植的同时,把眼光投向了养殖业,在多方调查下,该乡引进了短平快产业鹌鹑养殖。
“为什么会选择鹌鹑养殖我们是做了考察的,先是带着箐口村的村支两委和一名技术人员到养殖经验成熟的黄腊乡去学习了一个月时间,同时请专业的人员到我们乡进行基地建设指导,就这样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岩腊乡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杜建勇介绍到,随后我们去学习的人员已经学完回来,还带着鹌鹑的种苗回来了,同时还邀请黄腊乡专业的养殖人员到我们基地实地指导一个星期的养殖,慢慢的小鹌鹑就这样的该乡落户安家了。
据了解,岩腊乡结合自身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在2019年12月份成功引进了鹌鹑养殖,由箐口村村集体合作社(岩腊箐口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管理实施,在该合作社的精心管护下,小小鹌鹑依然成为了村民们致富增收的大产业,走出了一天短平快助民增收的好门路。截止目前,该乡鹌鹑蛋产值达到20万余元。
“鹌鹑生长周期比较短,36天就可以下蛋,市场好的时候可以卖到十多块钱一斤,每年淘汰一批鹌鹑也可以售卖,鹌鹑粪便又是非常好的农家肥,可以直接销售,只要是养的好,就能产生大效益。”杨海涛说,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年初的时候基本没有卖,随着情况好转以后,村支两委集思广益,制作名片、跑市场,终于在勤劳的付出后收到了各大市场的老板的订单电话,在销路这一块该乡的鹌鹑蛋供不应求。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了,村民们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岩腊乡鹌鹑养殖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很好的解决了村民们家门口就业难的问题。
“在基地务工,离家近,工作也轻松。”李德付告诉记者,他在基地的工作就是负责管理、捡拾鹌鹑蛋,月收入2500元,工作之余还能帮家里干农活,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目前,很多家客商都来找我们签订了购销合同,鹌鹑蛋很受市场欢迎,销量很好,成年鹌鹑也有公司大量收购。” 杨海涛告诉记者,基地正在建设中,规模是70000万只,厂房逐渐扩大的同时,把周边群众都带动起来。当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时,再发展鹌鹑深加工,完善当地鹌鹑养殖和加工产业链,带领岩腊乡全体村民走上致小康路。(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文 卢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