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气温升高就散发异味的楼下垃圾死角不见了,堆在路边的装修垃圾也被清理了,街角转弯处经常绊脚的井盖修好了,连小区门口乱停放的电瓶车和小区外来车辆也不见了踪影……最近,家住西秀区西街办事处三监狱小区的吴萍阿姨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家门口环境正在发生着改变。
实际上,吴萍阿姨的所见所感仅仅是西秀办事处引入智慧城市管理理念,打造安顺市首个“智慧西街”平台,开启城市智能化管理新时代,进行辖区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自今年4月中旬平台运行以来,指挥中心共发现处理问题56件。同时系统按照非机动车占道、机动车占道、路面垃圾、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进行分门别类统计,将对不同路段的问题数量、问题种类、动态变化记录在数据库,为街道实施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打通了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而使辖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老小区安装智能门禁 居民有了安全感
2月底以来,随着西街办事处居民陆续复工,进出辖区的人员迅速增多,各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的防控压力骤增。如何精准识别进入人员身份,做好人员进出的信息登记?为破解这一防控难题,西街办事处选择在老旧小区安装智能门禁系统——智能人脸识别通行系统。
“没想到,咱们这老小区,还能这么高大上,心里踏实多了!”在三监狱小区门口,一位老人对社区工作人员这样说。三监狱小区位于市西路中段,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住户120余户,而像三监狱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整个西街办事处就有20多个。
今年4月,西街办事处通过智慧管理平台的打造,不仅实现了老旧小区封闭管理,还完成了快速身份识别,大幅提升了防控效率和质量。进入老旧小区的居民,只需在检查终端前站立,就可快速准确地完成身份核实,提高通行效率,杜绝了外来人员的随意进出和外来车辆的乱停乱放,提高了防控力度,保障社区安全。
“过去,我们想带孩子周末出去一趟都困难,外部车辆停进来的太多还不规范,小区居民的车经常被堵,出不去。”一位小区居民说,安全问题是居民最担心的,无门禁设施总感觉谁都能随时进入小区。“现在好了,回家看到干净宽敞的小区环境,糟心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舒心!安心!放心!”
智能治理城市不文明现象
辖区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城市管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城管、治安、消防在街道和社区层面不能一体化统筹管理;违章事件基本靠人工巡查发现;巡查、执法力量位置分布不均;力量调度没有实时数据支撑……
西街办事处建成的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的电视幕墙由12个高清显示屏拼接而成,所显示的画面均来自安装在辖区主次干道和重点管控区域的179个高清摄像头,摄像头覆盖了西街办事处的绝大部分公共区域。
这些高清智能监控摄像头牢牢“盯梢”着辖区主次干道、广场、工地、菜市场,只要占道摆摊、乱扔垃圾等现象一露头就会被发现,平台将通过手机通知最近的执法队员,第一时间将其逮个正着。这样一来,便实现了城市管理从问题发现、案件派遣到办理追踪、效果评价的一体化数字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能。
5月27日上午10点37分在布控区域发现了游商经营问题,人工智能视频采集系统自动报警,指挥中心人员立即进行审核立案,同时按辖区进行任务派遣。10点41分辖区城管执法队员赶到现场处理,10点42分流动商贩驶离现场。从信息采集到案件处理完毕仅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
同时,视频监控及历史记录回查功能也实现了执法手段信息化。利用视频监控资源,及时发现违法线索,截取事实证据,加强信息技术的执法办案实战运用,实现执法办案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衔接,为执法办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会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西街办事处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就可以根据每月的问题案卷数据汇总分析,确定重点考评问题及重点区域,也督促各社区将队伍投入到这些重、难点区域。”西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周佳说道。
据悉,自4月运行“智慧西街”以来,西街办事处实现辖区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小区人车进出情况可控、房屋居住情况可知、消防安全隐患可防、公共安全服务可享,提升辖区现代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治理能力水平。(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