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马官镇金荷村的刘家松虽然眼有残疾,但靠着顽强的生活信念,硬是闯出了一条种养殖创业之路,并乐于把自己的资源分享给其他贫困残疾人,帮助他们实现增收。
日前,记者走进金荷村的猕猴桃扶贫基地,见到基地负责人刘家松时,他正在田间教村民如何种好猕猴桃。
18岁时,刘家松外出打工,但因视力障碍,打工并不顺利。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家松来到修文县亲戚家,发现叔叔种植的猕猴桃经济效益高,当时他就在想,要是自己能拥有一片猕猴桃基地,那收入一定可观。可是由于没有资金,他就在修文县的猕猴桃基地学习种植培育技术。
2016年,听说家乡大力支持残疾人回乡创业,刘家松便回到家乡,带领着周边的村民和残疾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说干就干!刘家松立即投入到猕猴桃产业中,经过考察,他看中了土地肥沃的金荷村,以每亩地600元、每亩田800元的价格从当地村民手中流转了1300亩土地,并投入400多万元资金。
刘家松告诉记者:“种植猕猴桃要土质疏松、光照好,海拔在1500米以下、1000米以上,刚好金荷村海拔在1200多米,就气候和土质来说,都是比较适合种植猕猴桃的。”
据了解,基地的猕猴桃已经是第四年挂果,预计今年的收入较去年将有大幅度的增长,产量预计能达到80万斤以上,收入能达到400多万元。今年,刘家松已经开始为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的村民进行分红,分红金额达10余万元。同时他也早已做好了规划和打算,准备将自己培育的部分猕猴桃苗,发放给村里的残疾人种植,自己先行垫付苗钱,以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他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鼓励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利用勤劳致富,为脱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刘家松还特意发展起了养殖业。目前养殖场拥有鸡1300余只、鸭2200余只、鹅800余只。王恩培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在养殖场工作已有一年多,肢体残疾的他主要负责饲养鸡鸭。对于还有两个仍在上学的孩子的他来说,这份工作十分重要。
曾经打工碰壁的经历让刘家松一直耿耿于怀,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在家门前就业,他常常到村集体发布招工信息,优先录用残疾人。目前基地共有员工41名,其中残疾员工23名,每名残疾员工每月可获得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收入。
刘家松告诉记者:“我这个养鸭场也就四个人,都是贫困户和残疾人,虽然说养鸭场赚不了钱,但是能给残疾人和贫困户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我感觉也算是赚了。”(李志星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