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公安:让警徽在脱贫攻坚一线熠熠闪光

2020-06-08 11:47:54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藏龙村,“藏”在关岭的大山之中,路蜿蜒陡长,村边远贫穷。2014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劲吹山乡,为藏龙村送来了一支头顶警徽、心怀责任的脱贫攻坚帮扶队伍。

六年来,藏龙村路通了,业兴了,贫困发生率从42.63%骤降至2.08%,在2019年成功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而在这山村蝶变的背后,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是关岭公安扶贫力量下沉,是帮扶干警全心全情的投入。

通往藏龙村的柏油路

通往藏龙村的柏油路

山村蝶变从“路”起

2014年,根据关岭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县公安局结对帮扶新铺镇藏龙村。“刚来到这里时,村中的基础条件特别差,是边、穷、差的贫困典型。”县公安局驻村网格员罗礼昌提及扶贫之初,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罗礼昌介绍,藏龙村2014年都没有像样的通村通组路,路难通,车难行,人难走。要想到镇上办事,走路要走11公里;要想下组走访,也要走7公里以上,加之当地气候炎热,往往走到半路便已汗流浃背。“下组开展帮扶工作,走路走两三个小时很正常,有时候还要在山上现找路。”罗礼昌说道。

县局负责人到藏龙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县局负责人到藏龙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要脱贫,先修路!为了打通扶贫“脉络”,2014年起,县公安局便积极对接协调县有关部门。

2015年协调县交通局,村里的第一条通村路正式动工,当地群众翘首以盼,这祖祖辈辈翻山越岭,爬坡下坎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同年,协调县发改局与县爆破公司,修建天花洞至下喜塔组、龙井组5公里公路,老百姓奔走相告,满面笑容。

“2016年,第一条通村路的建成彻底打通了镇村之间的交通;而天花洞至下喜塔组、龙井组公路的修建,让村子到县城的时间缩短了半小时。”罗礼昌回忆道,当初修路时因为资金有限,驻村工作组到组里挨家挨户宣传修路事宜,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本以为会困难重重,结果群众积极性很高,纷纷通知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修路;2018年,在毛路的基础上,县公安局又协调相关部门对该公路铺设沥青路面,群众出门不再是晴天灰,雨天泥。

原先两个组大多是瓦房木屋,鲜有平房;不是老百姓不想住新房,奈何路不通,只能靠人挑马驮运材料,运输费比材料费还要贵。现在,大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住新房。

如今,藏龙村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庭院硬化全覆盖,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路通了,不仅老百姓出行更方便,摩托车、三轮车渐渐多了起来,驻村工作组了解到当地村民大多没有办理相关驾驶证,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便积极向“娘家”反馈。从2015年开始,县公安局积极开展“放管服”工作,多次到村为群众进行驾考培训并免费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二、三轮摩托车驾驶证100余本;2018年,组织送考进村,避免群众来回奔波,解决群众办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扶贫助困 暖 情暖 “ 六一 ”

扶贫助困 暖 情暖 “ 六一 ”

扶贫队伍显身手

“2014年,驻村时发生矛盾纠纷20余起;2015年10余起;2016年后鲜有发生,村中的治安越来越好了。”罗礼昌说道。

村里逐年下降的矛盾纠纷发生率,离不开驻村干警们的全情付出,是他们将公安干警闻迅即动、迅如箭发的执行力带到了扶贫工作上。

藏龙村最远的凉节组距离村委有11公里,而组与组之间常常相隔20公里以上,驻村干部下组开展扶贫工作、处理纠纷时,既费时,又耗力;2015年,县公安局为驻村工作组配备2台摩托车,成立村联防队,由驻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党员组成;2018年下派5名网格员后,又增加8台摩托车,增强驻村队伍机动性,强化为群众办事的效率。“只要村民电话一打进来,我们便会立即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其面前。”驻村网格员王建勋说道。

2015年,凉节组有两户村民发生土地纠纷,双方的亲戚朋友相继赶到,眼看事情就要进一步恶化。在接到电话后,驻村“机动队”当即出动,仅10余分钟便抵达现场,及时阻止了矛盾纠纷,避免了群体性事件;2018年,村合作社养牛场母牛分娩难产,驻村干部知晓后,载着村里的兽医,及时到牛场为母牛接生,避免了合作社的财产损失。

县公安局驻村干部与当地群众在田间地头忙产业

县公安局驻村干部与当地群众在田间地头忙产业

数年来,“机动队”的身影穿行村里的每个角落,帮扶群众、阻止纠纷、开展法制宣传……在村民心中,驻村的公安干警就是为民服务的“急先锋”。

“我家媳妇能办下户口,真的要感谢驻村干部的帮助。”说起自己爱人李少芬办理户口的事情,该村农场组的贫困户罗兴文老泪纵横。

罗兴文的爱人李少芬嫁到村里12年,因为是“黑户”,多年来一直上不了户口,也无法获得相关的扶贫政策。驻村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李少芬从小父母双亡,幼年时又被拐卖到广西,之后在贵阳拾荒,结识罗兴文后便嫁到藏龙村,对于儿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李少芬只记得出生地在晴隆县黑大寨。

驻村工作组将事情原委向局领导汇报后,县公安局党委立即指派新铺镇派出所前往晴隆了解情况,却因时间久远,亲人都已离世,无法进一步核实其身份。但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给李少芬上户口,县公安局党委勇于担当,经深入调查后研究决定,同意其上户口。

六年来,县公安局为藏龙村群众办理户口事宜5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60余起;开展便民利民服务300余起,全心全情将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落在扶贫路上,取得了群众满意度100%的好成绩。

村里产业少,群众腰包鼓不起。县公安局想方设法为村里谋产业,找路子。

2018年,协调县民宗局解决落实3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资金,种植矮晚柚200亩;2019年,拨付办公经费6万元,在该村松德组建设4亩的百香果精品水果示范种植园;2020年3月,协调解决帮扶村群众春耕生产所需的5万元肥料。桩桩件件,让村里的产业多了,发展好了。

驻村干部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驻村干部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疫情防控勇担当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驻村干部们早早便返回村里,坚守在岗位上。“大年初四接到通知后,驻村工作组当天便全员到岗,当即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王建勋说道。

藏龙村库子地组位于新铺镇与永宁镇的交界处,也是县级防疫卡点之一。按照相关要求,县级防疫卡点要求镇村两级干部、驻村干部、民警必须参与防疫卡点的值守工作。

疫情来袭,为了节省警力,驻村工作组以多重身份坚守在防疫一线,他们既是公安干警,又是驻村干部。“大伙五天四夜吃住都在卡点上,疫情不退,我们绝不言退。”王建勋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们理应站在最前面,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们必须顶在最前面。

双重身份的他们,作为村中疫情防控的主力军,积极与村支两委充分联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村群众防护意识,实现疫情全面掌控。

作为基层一线,驻村工作组抓核心、抓关键,强化对重点人群的管护工作,守住不发生疫情的底线。同时,告知当地群众一定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下组串户拿着小喇叭做防疫宣传,挨家挨户核查返乡人员,在村中醒目处张贴横幅海报……疫情防控的每一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在最为关键的时期,驻村干部们一方面上门为老百姓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另一方面,告知老百姓要自行隔离,不要走村串户、访友聚会。同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动态,实时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提高村民安全感。

藏龙村百香果种植示范园

藏龙村百香果种植示范园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关岭自治县公安局必将按照国家、省、市、县的相关要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好扶贫成效,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