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在 “6.5”世界环境日,我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2019年安顺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在优良水平。
水环境质量方面,我市辖区内地表水监测断面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和红水河水系。2019年,安顺市共对19条河流的28个断面、5个湖库的6条垂线开展监测,国、省控断面及垂线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100%。市控断面及垂线均满足相应地表水功能类别要求,水质达标率100%。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7个,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各主要监测河流段面、湖库水质总体优良。2019年地表水水质状况与上一年度相比保持稳定。
空气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2019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7%,同比上升4.2%,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6%,同比上升1.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无酸雨检出。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无土壤污染事件发生。2019年对全市3个生态县的7个村庄开展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点位总数35个,采集土壤样品35个,各监测点位的土壤环境质量均为无污染,达标率为100%。
声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19年市中心城区(含平坝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41.7~58.9dB(A),均值为52.4dB(A),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与上年50.8dB(A)相比,上升1.6dB(A),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水平同比等级不变。
辐射环境质量方面,总体良好。市内辐射污染源均在环境风险可控范围内运行,电磁辐射设施周围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无异常。
2019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共移交群众信访案件34件(来电33件、来信1件)。截至目前,已办结34件,办结率为100%。案件查办中,实施取缔关闭2家,责令限期整改11家,立案查处2起,罚款41.94万元。2019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我市存在1个问题,已制定整改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问题的整改。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308人次,检查企业1738家次,下达执法文书201份,立案查处企业80家,罚款金额386.4544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件。其中查封扣押2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7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件(目前已实施刑事拘留2件),约谈企业4家8人次。
据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将重点抓好8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等问题整改;二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四是开展从严排查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五是开展生态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六是开展生态环保助推脱贫攻坚;七是积极主动服务项目建设;八是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前谋划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芹/文 杨允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