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兵之初” 建功新时代 ——安顺“兵支书”在新时代显担当确保打赢“两场战役”

2020-06-11 09:46:2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虽然我脱下军装从部队回到家乡,但是部队教给我的光荣传统不能忘,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在防疫期间,“兵支书”杨守亮(右二)坚守在防疫一线.jpg

在防疫期间,“兵支书”杨守亮(右二)坚守在防疫一线

 今年初,一场突如而来疫情困扰着人们正常生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党委书记杨守亮,发挥一名中国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传统,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阻击战中来,带领广大群众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保护好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在安顺,像杨守亮这样的“兵支书”,或者“兵主任”、“兵委员”有661人,他们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疫情面前,在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们带领广大群众奋战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第一线,奋勇当先、冲锋在前,阻击疫情、攻克贫困,在确保我市打赢“两场战役”中书写退伍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筑牢堡垒:选好育好“兵支书”

平坝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接待大厅.jpg

平坝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接待大厅

 安顺市下辖6县区大多为贫困县,其中有1个深度贫困县、2个极贫乡镇、178个深度贫困村。在过去,部分深度贫困村存在基层党组织涣散、带动能力弱的现象。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筑牢农村基层党支部这个坚强堡垒,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前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安顺军地不约而同地“盯”上了退役军人这个群体。

“退役军人经过军队大熔炉的历练,他们既有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光荣传统,又有求真务实、敢做敢当的精神,更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是巩固基层政权、振兴乡村的好人选。”安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曾仕翔说。

 2018年,安顺市军地协同,建立联选共育机制,从1.2万名退役军人中选出精兵强将担任“兵支书”。

普定县白岩镇退役军人服务窗口.jpg

普定县白岩镇退役军人服务窗口

 曾仕翔介绍,在“选”方面,我市采取军地联选方式,按照应征入伍、部队服役、退伍返乡、培养成才四个阶段,制定“兵支书”培养选拔流程图,全环节、全流程、全方位对退役军人进行跟踪、培养、考评、选拔,健全完善“兵支书”培养选拔链条。

 在“育”方面,根据“兵支书”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依托安顺市军地实践中心、“兵支书之家”等阵地,分期分批选派“兵支书”到大坝、塘约等“领头雁”实训基地,进行脱产一周的跟岗实训切实提升“兵支书”实战能力。同时,各县区同步开展“兵支书”技能培训、岗位练兵,采取实战培训、学历提升培育过硬本领,激活“兵支书”的活力,筑牢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到目前,安顺市共选育“兵支书”661名,其中,村(居)党支部书记166名,村(居)委会主任40名,村支“两委”委员422名,其他村(居)干部33名。其中普定县韭黄村党委书记杨守亮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平坝区平元村党支部书记肖正强获“贵州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截至去年12月,安顺市共有77名“兵支书”荣获国家、省市县表彰。


攻克贫困:脱贫战场显身手

化新村“兵之书”胡波带领村民种植韭菜。.jpeg

化新村“兵之书”胡波带领村民种植韭菜

  进入六月,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的韭黄基地里又一批韭黄进入采摘期。连日来,党支部书记胡波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村民进行采摘与下一步管护工作,做好致富产业的“带头人”。

 “当过兵的人,就要退伍不褪色,努力决战脱贫攻坚,带领群众同步小康。”胡波说。找路子、想办法,找准产业方向,成立村级农业科技公司,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和现金入股的方式,整合该村6300亩土地,种植韭黄,拉开该村致富奔小康的序幕。

 短短几年时间,在胡波的带领下,化新村建成6300亩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1000平方米的冷冻库房,该村也成为“安顺市蔬菜保供基地”、省级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韭黄种植基地,带动350余农户致富,村民收入达1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他不愧是当过兵的人,干事雷厉风行,对老百姓的事情热心肠得很,是个靠谱的好干部。”走在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提到村支书肖正强,村民都赞不绝口。

“兵支书”肖正强与村民亲切交谈.jpg

“兵支书”肖正强与村民交谈

 1997年,16岁的肖正强步入军营,成为一名军人。2005年,他退役后返乡创业,经营建材生意,每年收入不薄,全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怀着带领群众致富的初心,2016年,肖正强担任平元村党支部书记。

 在肖正强的带领下,通过几年努力,如今,平元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成立了平元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品蔬菜种植面积从100亩扩大到600多亩,产业带动下的平元村100户贫困户403人已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2000元。

 在奋战脱贫攻坚一线,像肖正强这样的“兵支书”还大有人在,当过兵、有担当的谢登胜也是其中一员。

FDB0D214-AB7D-45FE-93E6-1C08368CC107_IMAGE_9_LOW_0.jpg

“兵支书”谢登胜(右一)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人年轻、有干劲,敢闯敢试敢担当,为民谋福有作为。”这是西秀区宁谷缜上苑村干部群众给谢登胜最普遍的“评语”,对此,他说:“这几年干下来,无愧于心。”

 谢登胜当过兵、做过生意、办过公司,2016年11月起任上苑村党支部书记。

 谢登胜第一件时间就是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牵头成立了村社一体化的安顺龙泉聚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村支两委干部全部带头加入合作社,并动员村里所有贫困户入股合作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及红薯种植,让全村1800多亩土地产生了最大效益。

 短短几年时间,在谢登胜的带领下,上苑村获评全区文明村、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谢登胜也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兵支书”脱贫战场显身手。目前,在安顺,像王波、肖正强、谢登胜这样的“兵支书”,他们奋战在300多个同步小康村,犹如扶贫战线上的尖刀兵,无谓付出,无私奉献,将一个个贫困山村发展成了如今的小康村,为全村脱贫出列贡献着应有力量。


奋勇当先:防疫一线勇担当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以往正常的生活。

 1月23日,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安顺市立即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随即,安顺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通知。通知号召全市“兵支书”和广大退役军人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鼓励全市“兵支书”和广大退役军人在联防联控工作中积极参与,勇于担当。

 “我请求前往防控一线,请组织一定批准我!“

 “冲在防疫第一线,咱们义不容辞!”

 “我是兵支书,退伍不褪色,让我上战场!”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通知一经发布,全市的“兵支书”和广大退役军人纷纷响应,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带领广大群众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兵支书”杨守亮带着村民们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春耕备耕生产推动脱贫攻坚。.jpg

“兵支书”杨守亮带着村民们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春耕备耕生产推动脱贫攻坚

“我们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疫情面前,我们必须冲锋在一线。”疫情发生后,从今年2月14日起,“兵支书”杨守亮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

 面对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杨守亮再一次将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品质带到战“疫”一线,在村里组织13名年轻退役军人骨干,组成临时战斗班组。

“在13名退伍军人的组织带动下,全村有200多名青年志愿者主动加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来。”杨守亮说,要打胜仗,战斗队伍建设是关键。在1月30日,韭黄村就成立防疫先锋队,全面进入“战斗”状态。

“杨书记一直跟着大家换班执勤,在没值班时,一有时间就到村里的卡点探望执勤人员,晚上还要巡逻,劝解村民不要外出,也不要聚餐或聚集打牌唠嗑。”韭黄村防疫先锋队队员孙定明说,防疫期间,杨守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军人品质。

 战役一旦打响,没有退路,必须阻击!

 今年元宵节已过,紫云五峰街道红岩村“兵支书”陈军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红岩村地处紫云自治县城郊,属于城中村,到处都是路口,共有1388户人家,日常的人流、车流量大。面对复杂的形势,防疫工作展开后,陈军反应迅速,立即封锁周边道路,设立疫情监测点,采取党员干部“全员上阵、全天值守”的24小时轮班制度,确保疫情防控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全覆盖。

 防控过程中,在陈军的影响下,红岩村群众积极响应,全村80余名群众包括贫困户自发投入到防控工作一线,形成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合力。

 杨守亮、陈军,只是全市661名“兵支书”在防疫一线勇担当的一个缩影。

 当好“兵支书”,建功新时代战。在特殊时期,打赢“两场战役”,安顺“兵支书”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经受考验,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谱写同步小康、乡村振兴的辉煌新诗篇。(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文  图片来源:安顺日报社)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