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葱需要的水多,不浇水,葱就不定根,刚栽下的时候每天都要浇一次水,这要是在2017年以前,没有水利灌溉设施,我都不敢在这里承包土地搞种植。”承包大户董贤洪指着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基地里生长旺盛的香葱对记者说。
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保障,而普定县整体地势为南、北部高,中间低,由南部和北部向中部三岔河河谷倾斜,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境内熔岩地貌广泛发育,演变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石漠化严重,工程性缺水突出。
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自然也不例外,农业灌溉主要依靠溪流、沟水,一到干旱季节就毫无保障,大部分土地成为“望天田”。
靠发展农业脱贫致富,只能是空想。
为此,普定县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到水利部门的大力帮助。2017年,普定县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国家投资421.22万元改造和新建了6个泵站,新建了7个蓄水池、15公里渠道,安装了111公里各类管道。1公里外地下暗河的水经泵站引到后寨村蔬菜种植区,有效改善了农业灌溉滞后问题,香葱、韭黄、食用菌、花卉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以前没有修建好水利设施,都靠天吃饭,现在水利设施完善后,村里的发展也越来越顺。”村主任肖华说,村里土地流转2000余亩,引进大黔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夜郎食品有限公司,黔香园等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香葱种植,小龙虾养殖,特惠贷等,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利益联结116户贫困户。
“最初我还有点担心,家里就几亩地,全流转给他们,我今后吃啥?但后来公司打消了我的顾虑,公司除了每年按时给我土地流转费和年终分红外,还让我在基地里打工。在公司一动工我就开始上班挣钱了。”村里的贫困户肖光奎说,现在在基地里,只要你想干,天天有事做,天天有钱赚。
“水利设施的完善,直接带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以前村里每家每户都是自己安抽水机,现在水利设施全覆盖,水源有了保证,就可以发展规模化、利润高的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肖华说。
目前,后寨村已发展香葱等八大扶贫种植产业项目2930亩,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依托村级公司、合作社、工业园区及其他公益性岗位,村里解决就业250人,其中贫困人口78人,月人均工资达1200元以上。2019年年底,后寨村全村人均收入达8860元,116户4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