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因雨水充沛,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烟农黄小红的100亩烤烟长势十分喜人,一片片嫩绿而肥大的烟叶让他看到丰收的希望。为加强田间管理,他不惜花大价钱从本村及周边村子请来20多个村民为烟地锄草。
在紫云自治县,像黄小红一样大大小小的烟农共有149户,今年全县种植烤烟9937亩,覆盖10个乡(镇)、56个行政村、94个自然组。预计亩均收入3200元以上,烟农收入可达3200万元,税收可达700余万元;带动务工就业20万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600万元。
烤烟产业作为紫云的一项扶贫产业,多年来在助农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促增收:销路不愁 服务到位
2020年,紫云全县交通干道两旁及坝区的土地均用来发展“两红一心”(红芯薯、红辣椒、菜心)主导产业,用于发展烤烟产业的土地十分有限。该县烟草公司积极配合县、乡(镇)政府,将零碎分散、交通不便的一些山地纳入烟地种植范围,确保土地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黄小红作为猫营镇的种烟大户,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他告诉记者:“烤烟产业有成熟扶持政策,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收入相对稳定。看烟叶现在这长势,如果气候条件好,没有大灾大害的话,我种植的100亩烤烟有可能赚到三几十万。”
格凸河镇猫场村烟农王勇同样是一把种烟好手,他一边熟练地为烤烟施有机肥,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猫场村是紫云烟草局(分公司)的帮扶村,公司技术人员经常到烟地里对我进行技术指导,教我们掌握绿肥肥田、集中移栽、烘烤等技术要领,让烟叶质量大大提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稳就业:群众就近务工有收入
烤烟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巨大。据了解,种植一季烤烟每亩用工量20个,每人每天务工费为80元以上。
“猫营镇现有搬迁群众980多户,群众们搬出深山区、石山区,一方面他们原居住地的土地闲置了,一方面他们搬到猫营镇上后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猫营镇党委书记郑光兴对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猫营镇有很好的烤烟种植基础,在发展“两红一心”的基础上,把烤烟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发展,不仅能为很多群众解决就近就业问题,还能将深山区、石山区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郑光兴说道,今年,猫营镇发展烤烟种植3000余亩,约用工6万个,可产生务工收入400多万元,建档立卡户约占务工人数的三分之一,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紫云县乡两级政府坚持把烤烟与其他产业同安排、同部署、同规划,着力构建了烟叶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百花齐放的大格局。2019年收购烟叶2.192万担,实现烟农收入3606.44万元,实现烟叶税收642.98万元。带动务工25万余人次,支付务工费2000余万元。
优配套:烤烟种到哪里 路就修到哪里
穿过猫营镇新寨村燃灯组的村子,从后山顺着一条3米宽左右的生产便道往上爬,记者看到一弯梯田式的烤烟地从山脚延伸到半山腰。
“以前,群众种植这片山地都要靠人挑马驼,很花劳力。今年将这片土地调整种植烤烟后,我们利用项目配套资金修建了机耕道,以后无论群众种什么产业,农用车都可以开进地里,方便多了。”紫云烟草局(分公司)技术员李发志告诉记者。
在猫营镇,像燃灯组这样因发展烤烟种植而修建的机耕道、产业路就有40多条。为有效改善种烟条件,帮助烟农减工降本,紫云自治县烟草局(分公司)积极与产业种植地的各乡镇沟通协调,分别出台土地流转租金补贴、种烟补贴等扶持政策,帮助烟农修建烟区生产便道。积极争取合作社在育苗、机耕、分级、设备维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减轻种烟户劳动用工。
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烟草局(分公司)共计投入62.8万元修缮烤烟产业路24.8公里;协调乡镇政府部门通过流转地租减半或少收等方式对3172亩烟地,减收烟农地租70.63万元。通过给予60%保费补贴的形式,帮助烟农实施保额1500元/亩的烤烟种植保险,共投保27万余元。(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古宇 徐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