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缘何撑起“大产业”——镇宁六马镇紧扣“八要素”推进“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的实践

2020-06-23 14:43:4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连日来,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的街上,很是热闹!
  有背着大框李子叫卖的果农,有忙于接单的电商老板,也有忙着包装的邮递小哥,更有开着私家车前来尝鲜的各地游客......线下火爆的同时,“镇宁蜂糖李”在线上也火了,安顺的朋友打开微信朋友圈,随时都可看到代购“镇宁蜂糖李”的信息。

六马镇街上的李子果农正在售卖蜂糖李

  “镇宁蜂糖李”火热的背后,隐藏的是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截至目前,“镇宁蜂糖李”种植面积达16.16万亩,采收面积达7.5万亩,产量3.75万吨,产值11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85户11760人。
  “小李子” 缘何撑起 “大产业”?
  六马镇是“镇宁蜂糖李”的主产区,该镇党委书记杨恩文道出了“镇宁蜂糖李”的产业“真经”: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持续紧扣“八要素”科学推进李子产业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科学选择产业,夯实产业革命组织力

  “一棵李树一年产出的李子能卖到一万多块钱?”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摇着头说不太可能。
  但是,这个“奇迹”就发生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弄袍村蜂糖李“种植能手”罗大昌的身上。
  六马镇弄袍村是“镇宁蜂糖李”种植的发源地。记者了解到,罗大昌在这里发展了3个蜂糖李种植基地,共200余亩,能卖到上万元的李子树他的基地里共有40多棵。
  “我的李子主要销往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方,去年最好的李子有玻璃茶杯口径大,每斤卖到了198元,卖李子的收入有近百万,如果不受冰雹影响或者影响小,今年增加30万元的收入应该没问题。”罗大昌向记者介绍到。

  近年来,“镇宁蜂糖李”作为水果界中的“翘楚”,成为六马镇当地果农的“致富果”,与镇宁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统一科学规划布局是分不开的。

六马镇街上的果农

  “镇宁南片区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区,具有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如同“天然温室”的气候以及特殊的土壤成分、酸碱度、伴生植物、微生物群落等适宜出产蜂糖李环境,在专家多次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后,我们最终确定‘蜂糖李’为主打品种。”杨恩文介绍,根据县委、县政府科学布局,六马镇因地制宜,在推进产业革命过程中,首先注重科学选择产业,最终确定在600米以上的群山种植蜂糖李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确定,六马镇党政班子积极探索,坚持党建引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需要,探索建立以“建一个组织、兴一方产业、树一面旗帜”为目标,以“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一杆子到底”为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专业抓产业的“产业党委”。明确由一名懂产业的镇班子成员担任产业党委书记,引导产业相近、地域相邻、优势互补的村成立跨村产业党组织,将善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能人吸纳进入产业党委,明确集中领导、明晰任务清单、细化产业规划、精细收益分配,引领发展壮大产业。

六马镇街上售卖的蜂糖李

  如今,六马镇种植蜂糖李达6.5万余亩,四月李4.5万余亩,全镇李子总产值达8亿元,惠及贫困户2779户12555人,形成了“坡坡花果山、村村有果林、家家有果园、户户有收益”的产业布局。

优化人才培育、创新组织方式,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

  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六马李子产业初成规模后,六马注重优化人才培训、创新组织方式,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驱动力。
  罗大昌不仅是村里李子的“种植能手”,还是农民种植李子的“培训师”。
  蜂糖李树生虫了怎么办?修枝要掌握哪些技巧?罗大昌不仅要为本村的人讲解种植李子的科学技术,作为六马镇本土的李子种植专家,在镇政府的组织下,他还经常为镇上其它村的农民传授种植技术。

  “人还是这群人,通过何种方式组织起来、由谁组织,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六马镇党委副书记韦自平表示,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缺乏问题,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在具体的操作中,六马镇产业党委以贴近生产、实际管用为导向,以“本土人才培育计划”“农业吸引力提升计划”“四培养”等计划为抓手,大力开展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农民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动思想转变,激发内生动力。
  同时,通过整合农业、人社、关工委等部门培训资源,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集中来训”“送下去讲”等方式,组织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到山东、云南等地学习,并积极与省果蔬站、贵州大学农学院、市农科院等农业科技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定期邀请专家团队给合作社、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截至目前,累计邀请种植技术专家举办培训班50余次,培训15000余人次,逐步打造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为科学种植李子提供技术保障。
  有了种植技术,如何进一步对李子品牌进行规范化管理?六马镇创新组织方式,深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参与、农户入股的方式,坚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优化提升专业合作社、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六马镇引进工商注册企业82家,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37家,小微企业45家。
  在企业的带动下,六马李子产业严格实行“统一资金协调、统一融资采购、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开拓、统一商品销售、统一商品标识、统一灾害保险”的“九统一”标准进行规范管理,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驱动力。

加强产销对接、完善利益联结,增强产业兴旺凝聚力

  连日来,六马镇弄袍村的果农罗大明很忙。6月18日,记者在罗大明的家中,他正带着全家老小为刚采摘的李子包装。
  据罗大明介绍,家里180亩蜂糖李今年全部挂果,他一大早带着家人来到地里摘果子,采摘回来立即要负责处理网上的订单,并及时将打包好的李子送到六马街上的快递点邮寄发货。

种植大户罗大明在家门口包装分拣蜂糖李

  “现在的销售渠道畅通,我卖的都是老客户,他们网上或者微信订单,我这边包装发货就行。”罗大明说,目前每天能卖出1000多斤李子。
  在果农忙碌的同时,在六马镇邮政局上班的张志伦,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截止6月17日,通过邮政快递寄出的李子达到2868件,主要省内和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张志伦介绍,今年同期的发货量比去年多。

在六马镇邮政快递门口,准备发货的蜂糖李

  畅通的物流体系,为六马李子产业销往省内外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近年来,六马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大力拓展服务功能,建设占地面积130余亩的综合农贸精品水果交易市场,涵盖分拣中心、气调库、冷藏库等配套设施。同时,引入农村淘宝、顺丰、“四通一达”等物流公司,充实完善物流链,仅2019年,淘宝日均发货量李子2000斤、销售区域遍及省内外多个地区。
  在产销对接方面,为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近年来,六马镇以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为独特的蜂糖李为突破口,集中精力打造金字招牌。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在线上加大蜂糖李的曝光力度,线下举办文化旅游、体验采摘、品牌推介等活动,让社会各界人士亲自体验蜂糖李与众不同的品质。2017年“镇宁蜂糖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荣获“全国优质李金奖”荣誉称号,蜂糖李一跃成“网红果”“黄金果”。

在六马镇顺丰快递门店内,堆放着打包好准备发货的蜂糖李

  产业要发展,农民增收是目的。据韦自平介绍,近年来,六马镇大力推广“塘约经验”“三变”改革,采取“党支部(村委)+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培育和扶持一批种植大户,把贫困户吸纳到村(居)合作社,实现利益共享,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全镇所有村(居)均建立合作社,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通过党建引领,县级层面科学布局,乡镇级统筹,村级合作社抓实施,农户广泛参与,六马李子产业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趋势。”杨恩文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