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养牛村:“线上服务”架起干群之间连心桥

2020-06-27 19:16:15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我们大力鼓励年轻的驻村干部利用当前新型宣传思想,每周至少发布两次微信推文,让外界知道养牛村从深度贫困村到脱贫出列的工作进展和乡村变化。同时,我们驻村工作组还为每个村民小组都创建了专属‘二维码’和微信群,为村民搭建多功能平台,将服务信息化、便捷化、前沿化。”安顺职院驻关岭沙营镇养牛村第一书记吴仲理一说起村里的“线上服务”,便满怀笑意,侃侃而谈。

image.png

近年来,养牛村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通过创建村级微信公众号、建立村民小组微信群、悬挂自然寨二维码等“微服务”平台,让村民从“跑腿式了解”转变为“指尖式知晓”通过掌上操作便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和服务,“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新方式、新手段得到有效解决,不仅让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也让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高。”吴仲理说道。

“疫情还没结束,全村红事全部顺延;白事从简,不超过五天。”

“政府免费包车去台州、瑞安工作,村里有需要外出务工的抓紧时间报名。”

打开吴仲理的手机微信,标注着各村民组名称的微信群不时有村干部、驻村干部发出各类服务性消息,而每条信息后面都有众多村民的积极回复。

疫情发生以来,为减少直接接触,便于宣传疫情防控相关事宜,跟踪了解村民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等,养牛村驻村干部们为9个村民组分别建起了微信群,经宣传动员,全村共560人先后加入群聊。

除了利用微信群发布通知、宣传政策以外,群众还可以将农产品滞销等困难问题反映到群里,由干部统一帮助协调解决。

“感谢村里的帮扶干部,我在组里的微信群提到自家鸡蛋卖不出去,他们就联系商家上门来收购。”贴心的服务让村里的养殖户冯忠芬感激不已。

“村里的大事小事,驻村干部、村干部们都会发在群里,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大伙有问题咨询也可以直接@干部,他们也都是有问必答,太省事了。”村民胡友平告诉记者,疫情以来,微信群逐渐成为养牛村干部倾听民声、群众反映问题的主要渠道,架起了干群间的连心桥,受到村民们的频频点赞和欢迎。

在该村的各个组,都有一块有着“二维码”的牌子立在路口,记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立即弹出该组主要负责的村干部与网格员的基本情况,照片、姓名、电话等信息十分全面,村民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责任干部是谁,联系电话是多少,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效率与群众的满意度。

“村民不仅可以从‘微养牛’上了解到国家的重要政策、村里近期开展的重点工作,还能够通过微信留言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村支书赵正勇告诉记者,“微养牛”不仅是干部群众的学习交流平台,还是在家村民参与村事务的“桥梁”与外出务工人员看家乡发展的“窗口”。

“赵支书,你们发在微信公众号里的贷款,我能贷吗?”在养牛村办公活动场所,贫困户何正荣指着手机里的内容询问道。“这个叫‘特惠贷’,是县农商行专门为贫困户推出的一款小额信贷产品,用来支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你是建档立卡户,可以贷!”赵正勇耐心地解释道。

在家村民可以在“微养牛”上了解到“道德超市”评比流动红旗大比武何时进行,可以提前做好工作准备;低保提标会什么时候召开,自己要推选哪家;扫黑除恶线索举报方式有哪些等等。而在外务工人员可以知道村里做了哪些工作,家人享受到了哪些政策,村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化解思乡之情。

随着村里“线上服务”工作不断辐射,在“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下,养牛村驻村工作组还主动帮助村内“关岭牛”养殖龙头企业贵州博新牧业有限公司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利用“微养牛”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博新公司养牛实现互联网宣传、销售等功能,不断发展壮大“关岭牛”养殖规模与扶贫成效,提升“关岭牛”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带动53户贫困户参与“关岭牛”养殖及饲草种植,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牛村”。(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