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岚:布依四代人 织出“锦绣”脱贫路

2020-07-05 18:04:49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这根线这样绕,梭子要平平划过去,脚踏板要一上一下配合,对,就是这样……”7月5日,贵州布依阿媚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国岚,一早便在镇宁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景宁小区,手把手教从沙子乡交纳村搬迁来的村民马龙英。“这个花样是新研发出来的,她们还不熟悉,得细心教。”韦国岚说。

image.png

“我从山里搬迁到城里,只需5分钟路程就到公司,一月有1900元收入,还能照顾家,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马龙英一边织布一边说。不一会儿,斑斓的彩线就变成了一段段独特的布依格子布。

近年来,韦国岚的布依土布生意红火,除在镇宁募役镇吴胜堡村的老家有生产车间外,在异地扶贫搬迁点景宁小区也有车间,县城的南街还设置了产品销售部,她生产的布依土布、窗帘、床上用品、服饰、千层底布鞋等10余种产品供不应求,解决了106个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产品销本地、贞丰、罗甸、浙江、上海等地。

采访中,“哐、哐、哐”……织机声不绝于耳,韦国岚笑着说:“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声音,从厌烦听到喜爱,我是手工制作布依族民间服饰的第四代传承人了,家里外婆90多岁还在织布。”

这个四代人坚守传统技艺的布依人家,有着一段不舍的民族情怀。韦国岚的外祖母伍罗氏从小跟曾祖母学习布依族纺纱编织,以制作民间服饰为业。外婆伍恩秀是位乡村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带着韦国岚的母亲罗光敏做刺绣、织布蜡染,将祖传工艺世代传承。“我现在虽然年纪大眼力差,但一听到织机声,心里就踏实,偶尔也上机织织。”伍恩秀说出心中不舍。罗光敏30多年来专心民族技艺传承,带领吴胜堡村民创业发展,成为募役镇第一届人大代表。从曾祖母那代起,“勤奋、好学、善良,学好技艺心不慌”的家风家训一直传承至今。“学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愿意去研究、创新。”韦国岚说。作为第四代传承人,韦国岚的设计结合了现代需求创新出更多更好看的花纹图案,让布依民族元素融入到平常生活。

image.png

在公司厂房里,韦国岚每天穿梭在几十台织布机之间,将手工织布技术教授给其他妇女。据了解,韦国岚8岁时就开始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织布,“一开始我觉得漂亮,十分喜欢,吵着闹着要学。真的上手后才发现并不简单,特别是排线,最需要耐心,每一根细线都会直接影响着整匹布的花纹。”“妈妈说,不要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做出好产品。”在长辈的帮助下,韦国岚成功织出了第一匹布、秀出了第一双鞋、做出第一件布依族衣服、缝合了第一个香包。随着年岁渐长和技术逐渐纯熟,这门手艺也渐渐成为了她谋生的技能。韦国岚回忆,“2008年,我去上海第一服装厂学习服装设计9年,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传承制作布依族民间服饰的想法。” 2017年7月28日,韦国岚返乡创业,在镇宁募役镇吴胜村四组的家中成立贵州布依阿媚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

韦国岚的母亲告诉她,传统的技艺要传承好,不能保守地局限在家里,还要教会更多的姐妹们会绣会织会染。母女俩开始培训村里的妇女,尤其对贫困户妇女特别关爱。她们手把手地教,告戒每位学员“巧手做女红,丝缕蕴匠心”,细心、勤奋、坚持就能做出好产品。韦国岚摸着老式织布机说:“公司成立初期,是一间只能容纳8个绣娘的小作坊,一路走来,不容易啊。”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支持“锦绣计划”,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妇女将“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在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018年,公司被认定为“安顺市锦绣计划示范基地”,通过“政策+企业”的双扶模式,实现了“输血”与自身技能“造血”并举的脱贫效果。

三年多的发展让公司生产的产品很受市场青睐,辐射带动吴胜堡村等周边10余个村的妇女就业,越来越多的妇女也前来学习织布,大多数人家备有织布机。韦国岚说:“受疫情影响,今年许多妇女都是在家工作,3月2日复工后我们的订单接连不断。”

image.png

“村里的妇女们勤劳善良,大多都有一定的织布、绣花基础,能够帮助他们创造‘指尖经济’,是我最大的心愿。”韦国岚坦诚地说。 “我今年有60岁了,以前就在家里种种庄稼,年纪大了劳力不够用,听说可以来免费学织布,还能拿工钱我就来了,我已经来3年了,现在一个月有2600多元收入。” 村民马田芬、伍尚珍、鲁雄美麻溜地推着织布机笑嘻嘻地说,现在的人很青睐纯手工制品,没想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还变成我如今的饭碗呢。

说笑间,村民吴庭兰已经织好一匹布,韦国岚告诉记者,吴庭兰是去年3月份才来学习的,因为很有天赋,一点就通,现在是所有员工中动作最快的一个。吴庭兰骄傲地说:“我一个人可以做两台织布机,白天在公司做有气氛,晚上回家闲着也在做,一天半就能织一匹布,每个月至少能挣四五千元呢。”

截至目前,贵州布依阿媚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共生产布依民族布艺10万多米,服饰、头饰2万余套(件),今年将实现产值160余万元。公司在开展妇女手工生产、培训、展示销售的同时,拉长行业服务链条,使基地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引擎”,间接带动村民就业400余人。

image.png

“我家四代人一路风雨兼程,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的扶贫政策,离不开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感谢妇联搭建平台,让公司得到了更好宣传,拓宽了销售渠道。作为村级妇联主席,我应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在我特别有信心带动周边贫困妇女就业创业,我要更加努力,希望销售更好更旺,让妇女们巧手创造出锦绣新生活。”韦国岚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