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这季节,不是暴雨就是冰雹,要是还住原来那两间破房子,我家两兄弟怕是就要‘遭殃’了。”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锡厂村,王全兴、王全洪两兄弟住进危改新房已近三年,想起原先居住的老屋,至今唏嘘不已。
“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扶贫干部的帮助,我们怎么会脱得了贫,盖得起房。”提及现如今的幸福生活,两兄弟面露笑容,异口同声地说道。
王全洪家“危改”后的新房
在王全洪家门口,硬化后的院坝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的一侧,洗衣机正在“工作”;看着村干部与记者造访,王全洪连忙从家里搬出几张木凳让大家坐下,他的妻子看到记者手拿相机,笑着转身回家换了一身新衣。
“原来住的房子是村里石棉瓦、砂石墙的‘烧火房’,想着挨着大哥家旁边,便东拼西凑买了下来。时间一长,不仅透风漏雨,墙体还出现倾斜,我们老两口住在里面,用塑料布盖在房顶上,每天过得提心吊胆,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王全洪站在家门口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标识牌”前,指着新旧房对比照说道。
王全洪说起新房,一脸微笑
2017年,王全洪在该村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了危房改造,经相关部门实地考察鉴定,其房屋为D级危房,获得了6万元的危房改造款。
因为王全洪的旧房无法进行修葺,只能全部拆除后原址新建。当年建设,当年入住,看着这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平房,王全洪感慨万分,热泪盈眶。
“这新房全是水泥和砖盖的,牢固得很;门窗都是新的,不透风也不漏雨;房外贴了瓷砖,房里刮了白墙,房子漂亮;厨房、厕所都是单独的,住起舒服……”说起新房,王全洪的言语之中尽是幸福。
王全洪的卧室里挂满照片
危房改造,不仅圆了王全洪大半辈子的新房梦,也点燃了他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他平日里不仅把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洁洁,还用行动去诠释对幸福的向往。“这是2018年和老伴补照的结婚照。”在王全洪家卧室的墙上挂满了他与老伴的照片,他指着照片一一给记者介绍着,“现在我们老两口每年都要去照一次照片。”
王全兴家中堆满了粮食
现年65岁的王全兴是王全洪的大哥,独居了一辈子的他,常年住在石头垒成的房子里,因为没有水泥和砂浆,房屋墙体倾斜,屋顶漏雨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7年,他与弟弟王全洪一同申请危房改造后,获得6万元的危改补助款。在旧址建新房,50余平方的小平房拔地而起,他当年便搬进了新家。
“住进新房,心里踏实!咱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帮助,无论如何也要脱贫。”住进新房的王全兴,一门心思求发展。
王全兴养的关岭牛膘肥体壮
不仅积极配合村里的产业发展,将自己家中的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种植皇竹草,还按照相关部门的“三改”要求,花了几千元钱在家对面建了牛圈,从一头牛养到三头牛,日子越过越有起色。“这个牛犊刚刚出生没多久,等它长大了,这3头牛就能卖近4万元。”
“现在住有新房,吃穿不愁,看病不忧;村里路全通了,出行方便;村里发展的产业越来越好,每年土地流转、年底分红都得钱,这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王家兄弟说,有了新房子,就过上了好日子。
住新房穿新衣,王全洪的妻子一脸笑颜
王全兴、王全洪两兄弟是党和政府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也是关岭农村危房改造成果的一个缩影,在这关山索岭之间,因为“危改”住进安心房,过上好日子的群众不胜枚举,比比皆是。
2014年以来,关岭自治县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群众安全住房问题,紧紧围绕“住房安全保障一户不漏”的目标,聚焦短板、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分类施策,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予了强力支撑;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农村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组建脱贫攻坚住房保障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班长,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班长。
同时,关岭做到危改对象精准与等级评定精准。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户户见、全动员、全覆盖、零遗漏、拉网式”排查,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中,共识别危改对象3922户;并由县住建系统技术人员组成13个工作组,对全县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开展全覆盖核查评定,出具住房安全评定表19485户,对评定房屋安全性认定把握不准的,及时委托第三方开展复核鉴定,累计鉴定1295户,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危房等级评定科学、严谨、准确,让老百姓能真正住进心仪的新房,打开致富的“心房”。(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编辑 顾宇
编审 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