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出来的“幸福”才踏实

2020-07-15 09:29:4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村里人都说他变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变了,变得愿意主动与乡亲们说话了,变得爱开玩笑了,现在干起事来特有精神。”说起紫云自治县猫营镇沙坎村的贫困户廖荣全,猫营镇人大主席、沙坎村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队长吴平很有感触。

image.png

廖荣全(中)带领村民在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前胡除草

村里的人都说,以前的廖荣全可不是这样的,他性格内向,不爱与人说话,五年前妻子生病离世后,更是变得沉默少语,每天在村里只会埋头种庄稼,很少有人看到他的脸上露出过笑容。

6月23日,在沙坎村前胡中药材种植基地,廖荣全带着10多位村民正在给地里的中药材除草。

“这前胡与咱养的鸡差不多,公的不会生蛋,母的才能下蛋,所以公鸡总免不了提前被杀,大伙儿在除草时,注意也要把雄性的前胡拔掉哈。”朴素的衣着,憨厚的笑容,生动俏皮的语言引得干活的村民们笑成了一团,让人很难将这位中年汉子与之前寡言少语的男人联系在一起。

廖荣全之前的寡言少语,不是天生的,最初是因为穷。

image.png

沙坎村村民在中药材基地除草

廖荣全生活的沙坎村属猫营镇为数不多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交通不便、可耕土地等资源欠缺、产业基础薄弱,全村总人口667户346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占332户1375人,贫困发生率曾经一度高达38.1%。

由于耕地面积少,加上村里传统的种植观念落后,一直以来,廖荣全带着一家五口人只靠着在坡上刨土种植苞谷为生,除了能解决基本的温饱,没有多余的收入,全家人生活过得困难,最终落了个“贫困户”。

2015年,廖荣全妻子的一场大病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陷入绝境。妻子治病的钱花了,生命却没保住,留下他一人带着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生活,生活的压力让廖荣全变得话更少了。

正当廖荣全生活越过越窘迫时,一场席卷贵州的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展开。

image.png

在中药材基地忙活的沙坎村村民

2018年底,农村产业革命的春风吹到沙坎村。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8年12月,在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的组织下,沙坎村引进贵州中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扶贫量化资金50万元,由村级公司入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3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坡地、林地548亩,开始发展前胡种植。

村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给廖荣全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前胡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天中药材基地均有里有40位农户干活。”据吴平介绍,村里前胡种植由贵州中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和保底销售,村合作社负责组织劳工种植,最初廖荣全只是村里众多在地里干活的贫困户中的一员。

廖荣全虽人老实,但他干活踏实、肯学,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基地干活,最后一个离开,技术员需要,他随喊他随到。通过跟随技术员种植一年时间,村合作社看到廖荣全不仅干活能吃苦,而且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便发展他为村里种植中药材的产业小组长,每月固定收入3300元。

image.png

廖荣全(左)向记者展示前胡的特性

从干活工人转变为种植管理人员,廖荣全不仅每天要指导村民们干活,前一天晚上还需要主动打电话协调组织工人。“身份的转变,让他学会与村民们打交道。”吴平说,通过他的观察,廖荣全就是在这种不断与村民的交往中,性格开始变得开朗,脸上的笑容变多了,干事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目前我们在沙坎村种植的前胡,不打农药,不过多干预前胡生长,人工播种,野外自行生长,这种野生前胡亩产仅350斤左右,收购价平均10元每斤每个农户平均务工工资一天约100元,农户们土地流转有一份收入,务工又有了另外一份收入。”在地里忙活的廖荣全介绍说,村里前胡种植项目目前利益联结沙坎村贫困户50户,三年每户贫困户均可增收1950元以上,额外还可以参与村集体产业分红。

今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未能如期到基地指导,村合作社决定由廖荣全担任技术指导员,每月固定收入由原来的3300元增加到4000元。

“如果没有村里的中药材产业,我现在估计还没脱贫呢!今后,我就是想带着村民把村里的前胡产业做大做强,帮助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廖荣全说,带领乡亲们发展中药材有了稳定的收入,让他的生活过的很踏实,也有了奋斗的目标。(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瑜  伍水清  姚福进)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