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的扁担村,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主要以种植蔬菜、水果为核心发展产业,由于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好,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广受市场青睐。今年,扁担村继续以种植菌菇与辣椒为主,带领百姓增收致富。
航拍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扁担村整齐排列的食用菌种植大棚
7月20日的早晨,小雨淅淅沥沥,笼罩着宁静的扁担村,整齐排列的食用菌大棚刚收完菌棒,正准备迎接下一次的丰收。今年,是马国松两口子在扁担村食用菌园区务工的第二年,习惯了整日忙忙碌碌的他,似乎永远也闲不下来。
如今,马国松成了别人学习的榜样,人们都说扁担村的贫困户马国松靠着自己一双手,挣着钱了,生活好了。村干部们也总夸他说:“勤快、能干、肯吃苦,十分有拼劲。”
扁担村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
2017年,迎着农村产业革命的春风,扁担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了镇宁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种植。
气候适宜,场地开阔,公司最终决定在村里打造一处现代化食用菌种植基地。2018年3月,基地建造项目正式动工,2019年3月落成投产。占地100亩的基地里,共有140个大棚,头年启用了40个作为生产预热,40个上满香菇的大棚用工紧缺,村子里的劳动力蜂拥而至,其中就有马国松夫妇。
“都愿意就近就业,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天天漂在外面嘛。”马国松说,他十几年来一直在昆明打零工、捡废品,因为回家乡务农没收入,养不活家庭。现在来基地上班,守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在今年年初,公司一个月间带动139名劳动力务工,其中贫困户32户
“务工的过程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要多做多看,慢慢的效率就会增高。” 镇宁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洛洛说,许多人非常勤快好学,马国松两口子就是之一。
从早到晚,马国松不仅活儿干得积极,还很好学,市场向技术人员请教种植技术。“我不仅是在务工,我还是在学一门技术,说不定以后我自己也可以搞嘞!”马国松乐呵呵地说,如今,他和他媳妇在收益比较好的时候,加起来一个月能挣一两万块钱,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
下一步,食用菌园区将探索试行返租倒包模式,进一步强化与群众们的利益联结
为了带动更多像马国松这样的人发展,今年,菌菇基地将启用更多大棚,并在村子里修建一个菌棒生产基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能把每个菌棒的成本从3块5降低到2块多钱,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而食用菌种植基地的隔壁,就是400亩的辣椒种植园,目前完成了200多亩。
在去年年底的蔬菜采摘时期,镇宁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个月间带动了168名劳动力务工,其中贫困户45户,发放工费128200元;在今年年初的播种时期,一个月间带动139名劳动力务工,其中贫困户32户,发放工费75915元。
“产业搞扎实了,村民们才有钱赚、有动力,从而又推动产业向好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文洛洛说,接下来,食用菌园区将探索试行返租倒包模式,进一步强化与群众们的利益联结,而蔬菜园区也将进一步因地制宜,做成精品产业。(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