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西红柿大丰收的黄金时节,走进青庄坝区,随处可以看见人们忙碌的身影,采摘、搬运、分拣、装箱,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今年400个大棚的西红柿长势良好,从8月1日到现在继续迎来了大丰收,按照目前的产量来看,今年的400个大棚大棚的产量将达到160万斤,产值高达200万余元。”西红柿基地负责人朱胜成告诉记者,西红柿种植比较简单、产量高、销路好、经济效益好,非常适合当地村民发展种植。
青庄坝区涵盖了青庄村、大屯村、小屯村、塘约村等村,面积7034余亩,坝区打破了村界,从独家独户迈向规模化发展,土地实现了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的管理,将土地经营权通过市场的方式,面向社会开放,种植能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推行“返祖倒包”新模式,形成规模化的胴体配置,解决了普通大户因土地局限二发展受限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双向优化配置。
正在打包西红柿的青庄村村民潘琴告诉记者,以前她家也种植过西红柿,可是气候、技术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西红柿的产量,外加没有固定的销售市场,种植出来的西红柿只能贱卖,甚至只能眼睁睁看着西红柿烂在地里无人收购,后来坝区统一规划发展,她就把家的土地流转给了政府。
为巩固脱贫成果,青庄坝区坚持目标导向,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结合气候特点,选择集中连片地点建立示范点,确保看有典型,学有榜样,带动农户积极参与西红柿种植,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现在每天的工人大概有30多人,主要负责采摘、搬运、打包等工作,目前发放的工资已达到10万余元。”朱胜成说,到青庄坝区发展西红柿种植,希望能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一个人富不算富,能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发展种植西红柿,拓宽农户致富渠道才算富。
像朱胜成一样在青庄坝区发展种植的能手有五六十人,他们通过土地集中、资金集中、技术集中、人力集中,实现了自身创收的同时,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为贫困户的务工就业创造了机会,实现了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双提升,走出了一条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带动周边农户5247户20403人致富增收。
“坝区的种植能人在产销对接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农产品有产有销,彻底解决了以往散户种植的‘弱、小、散’模式,抵御风险能力强,能很好的在带动农户发展种植,让农户无后顾之忧,实现致富增收奔小康。”乐平镇产投公司总经理朱勤江介绍到,为破解产业发展的市场销售难题,平坝区还跟深圳好上好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坝区蔬菜还可以直接销往该公司,有效地帮助农户打通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
让潘琴想也想不到的是,都是种植西红柿,通过坝区统一规划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居然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在基地务工一天是100元,这个月的收入是3000多元,在坝区务工既能拿工资又能学技术,等学到了种植技术后,明年也准备到坝区租几亩土地来发展种植,做义工地地道道的农民。”潘琴笑着说。
近年来,青庄坝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重点瞄准500亩以上坝区建设,通过构建产业选择、产业发展、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体系,着力破解农业产业种什么、谁来种、怎么卖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抱团发展,实现农民致富增收。(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