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坝区建设,早熟蔬菜产业流转给县农投公司科学种植与经营管理,我们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生猪养殖和精品水果上。上半年行情较好,村合作社销售了70余头生猪,净利润就有11万元;今年10月份,精品水果园的早熟品种就要初挂果,大伙还有的忙。”说起养猪场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与下半年精品水果的初投产,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德新村村支书杨国华的脸上露出笑容。
杨国华正在将销售的生猪进行装车
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水源充沛一直是德新村的区位优势,当地村民借助这些优势常年种植蔬菜,往往能比市场上提前一个月采收销售,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蔬菜种植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产业单一化逐渐制约村级产业发展。
断桥镇党委副书记文龙作为德新村脱贫攻坚村级指挥长,从2017年帮扶德新村开始便着力让村级产业发展多元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文龙告诉记者,村里早熟蔬菜每年都会有部分品相稍差和销售剩下的蔬菜,这些蔬菜基本都是丢在地里很是浪费。
针对这个现象,文龙在村里召开党员大会,经过大伙的商量讨论,确定了将每年剩余或淘汰的蔬菜作为饲料喂养生猪,又将生猪的粪便放入沼气池沉淀后用来施肥,形成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2017年年底,德新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及合作社贷款70万元,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产业覆盖全村贫困户,扶贫资金投入部分按照“721”利益联结模式进行产业分红。
村干部连夜搬运已经出售的生猪
在文龙的鼓励下,杨国华抱着“走出去,学进来”的态度,赶赴云南宾川考察学习精品水果种植技术,实地了解水果市场;回村后又组织党员开会讨论,确定引进优质品种沃柑、爱媛38号和茂谷柑,在村发展种植100亩精品水果。
与优质品种一同引进的还有全自动喷灌、滴灌的矮化密植技术,将施肥频率由每年2次提高至每月1次,实现精品水果提前1年挂果的效果,既大幅度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又缩短了生长周期。“通过采用密植技术,每亩种植的果树数量得到增加,产量也能大幅提高,达到高产、高效种植目的;同时,我们种植了‘早熟’和‘晚熟’品种,在成熟期的各个时间段都有果销售,实现产品丰产、价格创优的双效益局面。”杨国华说道。
“把传统产业做大,把精品水果做精,把生猪养殖做稳。”德新村正是靠着“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村级产业有发展,能壮大的良好局面。
今年随着关岭坝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德新村大部分早熟蔬菜种植土地都规划在坝区范围内。“县农投公司用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趋势发展大农业,不仅让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就业务工实现增收,也有效转移了发展风险,解决了生产与销路问题。”文龙说,坝区建设使当地的蔬菜产业更具竞争力,也带动了非坝区土地的蔬菜产业发展,让当地群众学到了科学的种植技术,促进了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
德新村养殖的生猪幼崽
杨国华说,每天到坝区里务工的人数平均达到了40人,每天工作8小时,收入80元,大家收入稳定,不担风险,真正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同时,村合作社的精品水果基地前两年只是管护,每年都要发放9万元的务工工资,随着水果的相继投产,还能提供更多的务工岗位。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仅发展了村级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让当地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产业发展有红金、就业务工有薪金。(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