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点绿成金 助农增收

2020-08-24 20:03:1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15年前,夏日之生机盎然勃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如同一颗绿色的种子播撒进全国林下发展的土壤中。

高荡村布依古寨森林康养基地1.jpg

高荡村布依古寨森林康养基地

  如今,这一理念从破土而出到枝繁叶茂,引领着镇宁自治县林下经济与生态平衡的和谐发展。

  “家乡美,产业兴,这才是咱们百姓所向往的景象。我家附近这些林子,平日几乎就是放起,农民自己也开发不好,如今在政府的带动下,都套种起了中药材,每天提起锄头就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美得很嘞。”募役镇吴胜村纳坡组的贫困户李兴明说,家门口就是镇宁县规划布置的一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周边许多村民跟他一样常来务工,工作稳定、收入可观。

  自2014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镇宁自治县抓住有利时机,做足规划、做出成效、做实带动,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野生产品采集、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助推林下经济发展,助农致富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绿水金山都要抓

  林下经济该如何规划,镇宁自治县强调:一是因地制宜、择优而产。二是保护生态、适度开发。

  “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把握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才能实打实地带领群众致富增收。”镇宁自治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宏志坚定地说。

本寨镇养蜂基地.jpg

本寨镇养蜂基地

  走进镇宁本寨镇奋箕冲村,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松树,松树下,一行行冬荪排列整齐。

  “我们这里种出来的冬荪啊,大个得很,品质口感都很好,你要是换一个地方,多半是种不出来嘞。” 奋箕冲村高屯组村民王桃香说,这片冬荪种植基地所在处,原先都是无人问津的松树林,如今种植了冬荪,品质效益都很不错。

  正是因地制宜,才有好的收益。经过调研,本寨镇这一带种植了大量乔木,茂密的树林维持着空气中的湿度和土壤中的水分,高大的乔木包裹使得林间冬暖夏凉,有树荫遮挡,不至于作物因曝晒失活或流失水分,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冬荪的生长发育习性。

  一边是产业发展,一边是生态保护。镇宁自治县持续推动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工程造林规模。2014年至2017年,镇宁自治县在全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8.6万亩。从2014年至今,镇宁自治县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完成面积24.99万亩,涉及10个乡镇。

  林下经济显成效

  2014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镇宁自治县综合利用林业资源,推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将林下经济发展定位为林菌、林鹅、林鸡、林药、林竹相结合,兼顾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

国有白马林场林下养鸡基地.jpg

国有白马林场林下养鸡基地

  在位于镇宁自治县的国有白马林场贾角山工区内,有由贵州瀑香鸡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所打造的一项本地土鸡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林下散养土鸡。

  “我们养鸡基地目前以出售生态鸡蛋为主,养殖鸡有6000羽,综合平均产蛋66万枚,产值118.8万元。如果按规划的3万羽来看,能产12万斤优质生态鸡肉,产值预计能达300万元。” 贵州瀑乡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刚说,得益于在林下发展,生禽在自然中生长得更加健康。

  种植方面,国有白马林场结合自身优势,引进了贵州众鑫益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林场+公司+农户”模式,在小桥河工区种植中药材1000亩,在宁西街道和睦村发展中药材种苗基地39.2亩,育苗24.5万株。如今也是长势喜人。

国有白马林场林下中药材育苗基地1.jpg

国有白马林场林下中药材育苗基地

  “我们今年是3月11号开始种植的,虽然今年受到一点疫情影响,但还是赶上了春耕春种好时候。目前我们中药材种植项目开展顺利。相信未来能有个好的收益”贵州众鑫益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本洪介绍,中药材的收益来得较晚,从种植开始往往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目前中药材整体长势不错,未来可期。

  除此之外,镇宁自治县其他各项林下产业也发展正旺。国有林场楠竹种植580亩,长势良好,到2022年进入速生丰产期,实现产值达300万元;在江龙镇、本寨镇、革利乡等发展林下种植冬荪、香菇等食用菌1000余亩,产值790万元;在本寨镇发展红薯种植500亩,亩产能达到2000斤,发展养蜂500余箱;利用宁西街道高荡千年布依古寨、扁担山镇夜郎洞景区和江龙镇新苑十九孔桥等森林旅游资源,成功打造11个省级森林乡镇、54个“省级森林村寨”和103户“省级森林人家”,4个“国家森林乡村”。

  农民增收笑开颜

  抓产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脱贫攻坚工作,就是创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自己可不可以种啊?”“可以,而且苗由我们出,你们只管种。”“那关键我们不会啊,怕种不活嘞。”“种植技术我们手把手地教,你们只要用心,包会。”“那种出来,我们咋卖呢?”“不用担心,你们跟着我们一起卖,到时候优先要你们的货。”在国有白马林场小桥河工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来此务工的村民刘兴光不仅通过务工赚取务工费,还想学习中药材的种植技术,自己回去种植。

国有白马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jpg

国有白马林场林下中药材育苗基地

  “我看这些草药种下来挺不错的,我自己家里也有点地,这几天一边务工一边学些种植技术,我自己也想回去种点,这样我不仅有务工费,我自己发展产业也能挣不少钱嘞。”刘兴光乐呵呵得说。

  另一头,在宁西街道高荡村的布依古寨森林康养基地内,群众们用别样的方式致富增收。

  “搭把手,这边空间也测一下。”

  “看样子这间屋子到时候也要改嘞。”

  “这些柱子都有点老咯,到时候全部都换。”

  ……

  在古寨内的一间老房子里,十来个人正忙碌着,要将屋子改造成结合了民族文化的民宿居所。

  “这些屋子都是这的村民不住了的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我们以150块钱一间的价格给他们租借过来,签订15年的合同,租金按阶梯上涨,每阶段上涨20%,由我们来改造成民宿,融入到旅游产业当中。”宁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罗大勋说,此次改造的房屋一共有5处,主要作为示范带动。

  “反正也是放着,拿给他们改造,一个是可以得租金,二个是他们会把我这房子全部重新装修一遍,换掉老旧的房梁和家具,对我来说也是好的,对村子的发展来说,我也尽了一些力。”作为此间房屋的主人,高荡村高荡组的村民杨金堂显得很是乐意。

高荡村布依古寨森林康养基地.jpg

高荡村布依古寨森林康养基地

  不管是中药材里的务工农户,还是康养基地里的旧房屋主,这些都只是镇宁自治县林下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就业增收的缩影。在全县范围内,通过林下产业的带动,稳定就业、致富增收的农户不计其数。

  “我们会为贫困户免费进行培训、提供指导,引导贫困户发展林下种、养殖业,让他们不光是通过务工获取收入,还能够自发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做到致富增收。”高宏志说,接下来,全县会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继续巩固林下种、养殖业现有基础,努力提升规模,增强林下经济在“助农增收”、“助力脱贫”中的作用。(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