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一个靓丽的名字。初到乍来,以为这里是遍地出“银子”的肥沃宝地;其实不然,银山村以“银子洞”得名;过去,这里的村民大部分喝的是望天水、吃的是包谷饭。
日出观云海,古寨赏风情,是银山的两张名片;吸引客人慕名而来,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银山村妖岩观云海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银山村干部群众铆足干劲,誓把银山变“银山”,不断夯实民生基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山村焕新颜,百姓乐开颜。
银山村通组路
夯实基础 改善民生
驾车从209省道羊场路口分路去银山村只需要12分钟,就到了格凸河镇银山村;未曾想,以前驾车经这条路道银山村要35分钟,因为路面是坑坑洼洼,道路崎岖弯拐多。
近年来,在农村公路“村村通”、“组组通”基础建设工作中,不仅对银山村的通村公路进行了维修硬化,还完成了银山村7个村民组的通组路硬化建设,天晴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3年前,从银山村村委会到交陆、长冲、安泰三个村民组是铺满鹅卵石崎岖山路,尤其是安泰村民组是那条路是在悬崖上开凿出来的,下面的万丈悬崖,骑摩托车经过该路段时,车轮下小石子四处飞溅,让人后怕。”银山村村民梁文英说,现在好了,路面全都是硬化了,危险路段都建有安防设施。
走进银山村妖岩组古村落,寨子里安装有10余盏太阳能路灯,民房与民房间都修建了串户硬化路,每家每户的庭院也都硬化了,穿行在古寨里清爽宜人。
说起村庄的变化,银山村妖岩村民组组长吴天志记忆犹新:“为配合施工队高质量施工,村民积极自发组织参与,每户每天轮流提供统一生活,还制定了凡是不参与集体施工的村民,一天罚100元的规定。”
“去年,银山村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全村3万平方米的庭院硬化,1800平方米的串户路。”紫云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驻银山村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队长谭林说,近年来,银山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实施安全饮水保障工程21个,新建提灌站2个,维修水池9口,家家户户喝上自来水;全村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08盏,夜晚邻里间串门往来方便了,告别了夜晚出门必带手电筒的时代。
村民在辣地里劳作
发展产业 促民增收
8月22日,格凸河镇银山村辣椒种植地里,不少村身挂背篓两手娴熟地采摘着辣椒,公路边,一辆山轮车正将辣椒转运到格凸河镇辣椒集中收购点。
“像我们50多岁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外出打工工厂都不要; 能在家门口干活路,每天能赚80元钱,可以嘛!”采摘辣椒的银山村村民梁文英说,她们把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发展扶贫产业,获得土地流转费的同时,在合作社务工获得劳动报酬增加收入。
“今年,银山村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合作社)统筹流转土地600亩,种植辣椒250亩、红芯红薯170亩、烤烟150亩。以及甜荞30余亩,为养殖蜜蜂提供蜜源。”谭林说,发展扶贫产业的目的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稳定脱贫,目前,全村辣椒已采收10余吨。
银山村蜜蜂养殖点
在银山村蜜蜂养殖点,小蜜蜂嗡嗡地往返于四周的花粉与蜂箱之间,去年,银山村引进中华蜂100箱,经过半年多的养殖,收割蜜糖700余斤,蜜蜂分箱后发展到130余箱。
“2019年冬,银山村成立“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发展产业,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社员。”格凸河镇政府下派到银山村任村支书的郝银昌告说,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种植豆苗140亩,今年初,银山村采收的豆苗远销广州、深圳、香港等东南沿海城市,平均销售价格达11.86元每斤,销售总产值24余万元,支付豆苗基地务工村民劳动报酬18.5万元。
“由银山村‘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统筹发展的产业,除去人工工资、生产成本外,产生的利润按照‘721’比例进行分配。”郝银昌说,即利润的70%用于贫困户分红,利润的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利润的10%用于村级福利事业。
辣椒装车转运
农旅融合 村美民富
今年,银山为冲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多次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对症下药补齐基础短板,在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上下足功夫,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人一户。
同时,银山村充分发挥“扶贫加油站”优势和开展社会帮扶捐助活动,共解决“两不愁”短板问题发放衣物、床、柜、灶台等生活用品 300余件,投入各项资金 5万余元。
银山村总人口161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人口719人,今年组织输送外出务工345人,对不能外出务工,特殊困难群体纳入民政兜底或解决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确保实现每户至少1人务工就业稳定收入。
要想百姓日子越远越好,拓展增收门路是关键。为此,银山村依托该独天得厚的自然风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农旅融合方式发展旅游经济。
“紫云深处有银山,茫茫云海客羡来。”这是对银山村思过崖、妖岩苗寨、日出看云海等的描述,为此,吸引不少远近客人常来赏景游玩。
入秋的妖岩岩,绿叶渐黄山岩红,常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里旅游,听苗歌、看苗舞、观云海、赏银山幺岩美景。
2012年,妖岩村民自发成立了安顺首家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起初,妖岩乡村旅游合作社本着吸引客人前来游玩,合作社本着做好无偿服务工作,在幺岩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的服务水平逐渐提升,游客逐渐增加。2014,合作社无力承担接待服务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合作社开始收取一定成本,催生了旅游经济。
“而今,妖岩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探索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推动了银山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银山村幺岩组村组长罗志昌说,合作社组建了老、中、青三个歌舞队,参与队员灵活,可随着组建歌舞队与客人互动,住宿分散到农户家中,让游客更能感受、体验这里的民族文化生活,享受回归自然的了趣。在管理上,合作社采取财务分开的方式。
随着银山村基础实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扶贫产业的深入发展,乡村旅游的融入拓展,用活用好资银山村的资源禀赋,村庄欢颜,百姓日子越加向好,一幅美丽的银山村画卷徐徐展开。(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