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村社一体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里,三五村民正在对刚刚采收的茄子进行分拣、装箱,看着村民们忙碌的样子,王峰脸上漏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浪塘村,身穿迷彩服的王峰早已被大家知晓,“兵支书”成了王峰的另一个称呼。1996年征兵入伍,练就一身本领,1998年退役后,从部队转战到农村,退伍不褪色,始终发挥着“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2019年4月因为工作需要调任浪塘村党支部书记,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王峰始终奋勇当先、冲锋在前,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阻击疫情,在别样的战场书写着永恒的初心和使命。
2014年在前任兵支书严勇的正确带领下,浪塘村借助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市民下乡休闲游,增加了村民们收入。但是,随着各地美丽乡村的推出,几年后,小有名气的浪塘村逐渐退去了“颜色”。
一个二类贫困村,在前任兵支书严勇的带领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精准脱贫稳步推进,成功实现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之路。“可怎么样才能越来越火,怎么样才能成为人们乡村旅游的绝佳圣地呢?”2019年初到浪塘村的王峰感慨到,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上任伊始,王峰开展深入走访,听取群众们的意见和建议,和村干部们逐条梳理,最后找到了问题所在:“浪塘村属于传统农业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很难再次吸引住游客的眼光。”经过商议,该村决定走“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旅游发展路线。
要想村庄美,打造生态宜居胜地是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农村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脏兮兮、臭烘烘、乱糟糟,让人避而远之。近年来,浪塘村始终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王峰和前任兵支书严勇的带领下,浪塘村进行改厨、改厕、改圈,同时修建四个停车场,四五个旅游公厕,五个文化广场、污水处理系统、慢行栈道、休闲观光亭、观光吊桥等基础设施,充分改善该村的人居环境。
“村庄美了,产业也应该跟得上才行,”王峰说,想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浪塘就得一改以往的发展模式,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产业兴旺的高地。通过农业与文化、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等产业深度链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生态农业、田园乡村、生态乡村,吸引更多市民下乡休闲游,才能产业兴,村民富。
由于浪塘村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该村的土地和房屋出现了闲置的情况。为此,王峰千方百计的争取项目资金,引进中汇百川康养管理有限公司投入1.1亿元对空心村进行改造,首期建设58栋康养别墅,床位400个,提供给会员度假居住。
“每户村民把闲置的老房子租出来改造,每年有5000至8000元的租金,20年后村民可以选择继续续租或者自己营运。”王峰说,还引进贵州明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浪塘投入1.25亿元开发千浪湾水上世界及餐饮民宿园,目前已经正式运营,从8月份开业到现在已经已创下200多万的收入。
浪塘村不仅盘活村里大量闲置房屋,还把闲置的土地盘活起来,通过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使得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该村流转近500亩的闲置土地用于发展精品农业,发展食用观赏玫瑰并建设各种休闲体验店、生态小龙虾养殖基地,吸引周末更多到这里的游客,实现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美好愿望。
在浪塘村休闲亭里,一位60多岁张大娘正在卖洋芋片,她说:“现在村里面在王支书的带领下,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一把年纪干不动农活,就卖点干货,赚点小用钱,不曾想一把年纪还能吃上这碗‘旅游饭’。”
不仅如此,该村还通过文化广场、村里微信群、村级小广播、村规民约等形式,把弘扬传统道德与培育文明新风结合起来,把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引导村民热爱生活、健康生活,节俭生活,不断培育村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打造成为乡风文明的建设福地。
“是部队培养了我,让我从思想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把部队学到的东西带到退伍后的‘战场’中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王峰说,是军人的信念让他更好的胜任浪塘村的工作,不怕吃苦、勇于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兵支书”的责任与担当。(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