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天,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的13名支教老师来到安顺,开始了他们的支教生涯。潘晓清就是其中的一位。根据安排,她来到了经开区双阳中学教授数学。支教期间,她潜心教研、勇于创新,用心教书,用爱育人,默默地为东西部扶贫协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到经开区双阳中学后,潘晓清负责教数学,她先在讲台上认真讲解,随后走下讲台检查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上,潘晓清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她常常和学生谈心,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及时掌握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双阳中学学生王恒永说:“潘老师讲课让我们非常容易理解,下课的时候也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潘晓清原定支教时间是一个月,随着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潘晓清临时决定延长支教时间为一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由于我们学校当时的几个数学老师有的退休、有的在请产假,潘晓清了解到我们学校情况以后,她就向组织申请把支教时间从一个月延长到一年。”双阳中学校长齐宏说。
潘晓清说:“教育不分地点,哪里都是三尺讲台。”由于班里学生部分是进城务工子女,父母忙于生计,与孩子交流较少,也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潘晓清了解这一情况后,常常抽空给这些学生辅导功课。
支教期间,潘老师了解到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于是,她主动发起了募捐活动,青岛在安顺的挂职干部和支教教师参与了其中,并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为遭受家庭变故的贫困生送去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并联系青岛的老师持续对他们进行帮扶,直到大学毕业。用爱心化解贫困生的烦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绿荫。
潘晓清上数学课时,她都会留出几分钟时间来讲述青岛的故事,学生轮流来讲贵州的一些好玩的和好吃的。这样她可以了解贵州,学生们也可以了解青岛。同时也让学生们有了锻炼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班里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好,成绩也一直在提高。
潘晓清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这段时间里,潘老师工作上兢兢业业,教学成绩明显突出,值得我们学习,更是青岛和安顺协作当中的一个典范。”齐宏说。
学生徐婉婷说:“潘老师平时上课非常幽默,跟同学们也是打成一片。遇到问题都在积极帮助同学,下课也会跟我们一起做课间活动,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在支教期间,潘晓清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带到双阳中学,促进教育的友好交流与均衡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来支教的初衷,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温暖和鼓励,她也领悟着支教的快乐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美好。她说:“人生总要有几次义无反顾,山区支教便是之一。我们来到这里,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支教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给这些孩子们多些温暖和鼓励。为他们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远方的憧憬,希望这些娃娃可以用知识武装自己,走出大山,去看看外边的世界。”
如今,潘晓清已经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在安支教,回到青岛西海岸新区音乐学校,但她和安顺的连接并没有结束,依然负责远程与安顺老师进行微课交流学习,为安顺教育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