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走进绿水青山中的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短短两年时间,居住在这里的淳朴而又热情好客的布依族人民,见证了这个古老村庄旧貌换新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这个美丽的村庄里,小桥流水与藤甲谷、古村落步道、风情农家乐、布依古寨民宿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折射出一片生机盎然、其乐融融的美丽乡村景象。
“兵支书”韦俊介绍磊跨村旧貌新颜对比图 唐琪 摄
阿歪寨村曾叫磊跨村,过去的磊跨村是一个组织力、凝聚力弱,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的国家一类贫困村。
2018年8月,磊跨村迎来了他们的新一任村支书——“兵支书”韦俊,并从村里18名复退军人中动员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建强基层组织,全力打造“1+5N” 村级自治体系,以“兵支书”为引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
磊跨村在兵支书带领下通过村民自治维护社会稳定
一方面,着力畅通渠道解民忧。在韦俊的带领下,村委班子坚持每天一次民意汇集、每周一次议事协商,每旬一次公益活动、每月一次理财会,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听民意、解民忧,化矛盾、促和谐。
“针对村里的服刑人员及家属,村‘两委’成员每周定期走访,进行思想疏导、宣传政策,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组织村‘两委’成员和服刑人员家属到监狱送关怀。”韦俊说,另一方面,通过亲情感召,帮教转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村里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短短的时间,昔日的“问题村”蜕变成如今的“示范村 ”
治理有效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昔日的“问题村”蜕变成如今的“示范村”。短短两年时间,该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住建部列为“共同缔造”试点村落,列入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1000个示范村之一,贵州省传统示范村落。
安顺市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 陈婷 摄
这个村的社会环境改变只是安顺“兵支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安顺“兵支书”维护社会和谐方面,我市按照“1+9”的方式(即1名现任优秀“兵支书”结对帮带本乡镇9名“兵支书”后备人才,由每名后备人才结对帮带9名普通民兵,负责所在“网格”区域内社会发展、安全稳定等工作),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安顺“兵支书”不仅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军地实践中心,在化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问题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安顺各县区“老兵议事会”累计接待来访老兵近2000人,协调化解矛盾纠纷57件
针对广大的退伍军人群体,依托军地实践中心“老兵之家”,安顺“兵支书”自发组建了“老兵议事会”,充分发挥老兵管老兵、老兵帮老兵的作用,主动帮助化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
目前,安顺各县区“老兵议事会”累计接待来访老兵近2000人,协调化解矛盾纠纷57件。2019年我市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位、第三位。
安顺“兵支书”还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陈婷 摄
维护社会稳定,群众的事无小事。安顺“兵支书”还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特别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兵支书”迅速组织退役军人、村干部、党员群众成立了“抗疫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值班站岗、测量体温、运送物资,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短评:乡村社会治理及退伍军人管理的有效范本
在社会转型中,安顺“兵支书”模式为乡村社会治理及退伍军人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范本。
在乡村治理方面,“兵支书”将在部队养成的听党指挥军魂意识、令行禁止严明作风、公平正义意志品质带到基层,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在退伍军人管理方面,安顺通过军地联育选拔退伍军人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定程度上解决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此外,创建“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服务平台,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其中,依托军地实践中心“老兵之家”,组建的“老兵议事会”,充分发挥老兵管老兵、老兵帮老兵的作用,主动帮助化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安顺“兵支书”是党领导下的一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兵支书们干事创业提供平台、给予扶持、给予指导,为他们大展拳脚搭建好舞台,助力更多优秀“兵支书”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建功立业。(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