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自治县:优化营商“软”环境汇聚发展新动能

2020-10-10 10:01:2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坚持以“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为目标,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新政落地见效,各个新项目纷至沓来,落地项目开花结果,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如鱼得水”,为关岭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

  优化政务环境,让企业落地安家

  连日来,位于工业园区旁的易和食品厂新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占地面积25亩,主要经营猪肉制品、牛肉制品、辣椒及蔬菜干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2019年10月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配套集业务楼、调味品生产、肉制品生产、蔬菜干制品生产、旅游参观通道以及扶贫基地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等设施。预计年产值4200万元,带动100户280余人就业。

  “想申请一块土地来扩大企业规模,就给有关部门打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县领导不仅亲自来企业调研,还专门主持会议把事情定了下来。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所有手续全部办完比正常所需时间整整缩短了2个月。这种高效的办事效率给项目建设争取了宝贵的工期,我们企业发展信心十足。”关岭自治县易和食品厂负责人易明慧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解决了用地难问题,如何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难题又开始让易明慧急得焦头烂额。“因为我们企业用水用电需求比较大,相关部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协调,派专人负责沟通解决,很快就帮助我们解决了用电用水问题,加快下一步企业的投产。”易明慧激动地说道。

  2013年,易明慧和妻子来到花江镇创业,考虑到关岭旅游地标食品较少,开发食品深加工可能是一条不错的路子。说干就干,易明慧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利用现有的资金100多万作为启动资金,创办易和食品厂。“当时手上资金不够,想去贷款门槛很高,程序也很麻烦,所以只能拿着手里的这点钱修建了现在的厂房,还只是一层。我们在申请施工建设许可证之后,又多次跑到县里面办企业生产许可证,来来回回跑了很多次才办成。”回想起以前办厂的场景,易明慧感叹道。“现在政府各种政策都越来越好,只要一有困难,和他们沟通后,他们就会立马来帮助解决问题,关岭政府的服务很到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易和食品厂新址能在最短时间办理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要得益于关岭自治县全面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近年来,关岭自治县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将各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贵州政务服务网—关岭站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管理。按“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让群众“进一门、看一窗”即可完成事务办理。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全程领办、代办服务,派送专人对企业进行专业的一对一服务,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按照“应整即整”要求,对各部门(单位)职能进行整合,扎实推进审批事项改革,推行审批服务从“只跑一次”到“不跑一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精准“狙击”痛点,帮企业破除瓶颈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易和食品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大量的囤货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如何能让企业复工复产?易明慧急坏了。

  “经常会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在招工,需要什么条件。我们的用工需求主要是通过县就业局和当地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进行招募。我们建立有信息共享机制,一旦有用工需求就会第一时间推送过去,很快就能把招工问题解决了。并且,考虑到很多务工人员需要照看孩子和老人,我们还专门把上班的时间作了调整,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她们去照顾家庭、生产生活。”易明慧说道。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企业招工问题和群众就业问题,关岭自治县在关岭籍贯外出务工人数5000人以上的浙江、福建、江苏、广东以及贵阳等地设立劳务协作站,在各乡镇(街道)、村设立劳务合作社,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劳务协作站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劳务协作站等渠道收集县外省内企业岗位数量、岗位需求、薪资待遇、食宿保障、社会保险等信息,让许多贫困户,特别是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走进易和食品工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生产、包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家门口有厂可以上班,我们就不用外出打工了,一个月三千多块钱,还能照顾小孩、老人,这是我们老百姓最开心的事了,希望以后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在易和食品厂上班的花江镇解放村村民周孟敏高兴地说道。

  解决了“招工难”的难题,销路问题如何打通?“通过各个扶贫平台销售,我们企业的订单比之前多了几番,订单最大的时候一天就有230多万,这是建厂以来最大的订单,通过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帮助,在扶贫“832”平台、航空工业集团等平台销售就占到公司总销售的60%。订单上升,让易和食品厂‘活’了过来,来厂里上班的村民也就越多,我们企业有信心以后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易明慧介绍道。

  为了能够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关岭自治县定期召开服务企业联席会议,派出专人主动上门服务,深入调研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组建由县级领导担任班长的产销专班,充分借助航空工业集团、开磷集团、城阳区等帮扶单位优势和县供销社平台,帮助企业销售各类产品,千方百计稳生产、稳经营、稳订单、稳市场,确保企业产品产得出、卖得好、卖得远。

  用活稳企政策,保企业续力远航

  优化营商环境说得再多,在企业发展中得不到落实也是一纸空谈。因此,营商环境贵在言出必行守承诺,重在提升企业的获得感,真正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我觉得县委县政府对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包括土地的申请、优惠、贷款等等,以前都是不敢想的。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的流动资金就不够了。县委县政府在了解到情况后,帮我们申请480万元的担保贷款,贷款利息是按照最优惠的利率执行,发改和工信局都给我们提供融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易明慧介绍道。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充分发挥金融保障作用,依托“贵工贷”、“税信贷”及财政担保公司,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与此同时,用好省发改委和国开行、农发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贵州银行发起的1800亿元融资专项资金优势,积极为企业申报信贷资金,解决企业因疫情导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上半年以来为5家企业申请信贷资金1亿元,上报融资重大项目16个。

  环境好,则人才聚,方能事业兴。关岭自治县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全力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让实体经济减负增效,让企业享受红利。更加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让企业安心投资生产……一系列“硬措施”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为经济稳健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打造了更加繁荣的市场,赢得了企业的纷纷点赞。

  哪里的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哪里就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今年以来,关岭自治县出台了《关岭自治县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县级领导包保企业(项目)责任制度,按照“谁联系、谁负责”原则,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包保帮扶,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用好《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加快生产十条措施》,支持企业及时享受资金扶持、税收减免返还、社保费率降低等政策扶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不见面”办事,让政务服务于社会“零距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零成本”“零干预”,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转变,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