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9亿元,较上年增长5.7%,增速排位全省第三,较2016年124.07亿元增加33.12亿元,增幅26.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6元,较上年增长10.5%,绝对额排位全省第五,较2016年8120元增加2776元,增幅34.19%。
……
产兴业旺,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基础。
“ 十三五”以来,希望的田野上,安顺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产业革命风驰电掣。安顺市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增绿新业绩、农业增效新突破、农民增收新跨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探索农村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安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盘活“沉睡”的土地。
西秀区旧州镇辣椒种植基地
如何盘活“沉睡”的土地?塘约村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形成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同心协力的“三套马车”模式,探索了“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激活了沉睡的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地释放了农村深化改革红利。
2016年,安顺市全面启动“三权”促“三变”改革,大力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探索总结了“塘约经验”,并予以大力示范推广,有效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推广“塘约经验”的行政村及涉农街道达1053个,实现了100%全覆盖。
坝区菊花盛开农户采摘忙
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以村级公司为平台,通过“党建聚力、平台运作、规划引领、利益联结”,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强产业、护生态、讲文明、巧治理,形成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了产业新、生态美、乡风好、百姓富,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大坝模式”。
此外,我市平坝、紫云、镇宁等县区部分乡村围绕金刺梨、关岭牛、食用菌等农业主导产业,通过返租倒包的经营模式,不断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进一步强化利益联结、产销对接,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让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成为了安顺市农村产业革命的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
机械化耕作效率高
如今,我市农村改革的“顶云经验”、“塘约经验”、“秀水五股”、“大坝模式”“兵支书”脱贫攻坚典型经验等一大批成功典型,正推进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盘活了沉睡资源,调整了产业结构,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九大特色农业香飘四季
秋天来临,天气慢慢转凉,人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好,但是许多人还在保持着原来早餐不吃,晚餐多吃的习惯,在这种秋天干燥的季节,对人体的危害会很大,所以改变饮食方法很重要。
春来采茶忙
特色蔬菜收割忙
开春,西秀区、普定县等地的新茶陆续开采,风过之处,春茶飘香。盛夏,在镇宁自治县,大山里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金灿灿的蜂糖李萦绕山间,一片水果满山坡的喜人景象。金秋,秋风拂过,全市各县(区)的莲藕迎来丰收,各地的百姓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我市积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紧紧围绕蔬菜、食用菌、辣椒、金刺梨、水果、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9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全市一盘棋、一县一主业、一乡一样板、一村一平台”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动“资金集中、品种集中、基地集中、企业集中、人才集中”,加快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步伐,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村产业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产业兴旺百姓笑开颜
同时,我市围绕建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销售体系,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各地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2019年全市完成蔬菜(辣椒)种植面积累计156.55万亩(次),较2016年93.87万亩(次)增加62.68万亩(次),增幅66.77%,实现蔬菜产量222.38万吨,较2016年123.79万吨增加98.59万吨,增幅79.64%。实现茶叶产量0.61万吨,较2016年0.39万吨增加0.22万吨,增幅56.41%。全市实现肉蛋类总产量达18.81万吨,较2016年16.38万吨增加2.43万吨,增幅14.84%。食用菌几乎从零起步发展到2019年的2.8亿棒。关岭牛、金刺梨、红芯薯、火龙果、优质李、肉兔、灰鹅、花猪等一大批特色优质农产品成为安顺山地现代农业新增长点。
各地不断强化电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电商精准扶贫模式
产业有了规模,“有销路”是实现增收的关键。
为了推进安货出山,我市坚持市场导向,找短板强弱项,抓好产销对接,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各地通过消费促扶贫、互联网+、直播带货、招商引资等方式构建产销一体新格局,为农村产业兴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安货出山,产销两旺。今年上半年,我市认定扶贫产品276个,产品价值总量67.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其中销往东部地区的农特产品销售金额达3.66亿元。
产业兴旺脱贫致富有望
特色主导产业“花开”瀑乡,产业丰产农民增收。
经开区聚福菌生产基地工人采摘香菇
我市以“村社合一”为基础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育了一批“左文学、陈大兴、朱高学”等产业革命领头羊,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突出实施扶产业、强基础、提素质、优保障、抓改革、促开放、创机制的扶贫工程,涌现出西秀“菜单式”扶贫、普定“一村一公司”、镇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关岭“五户联保”、经开区食用菌产业带动等典型模式,全市1007个涉农行政村实现示范推广“塘约经验”全覆盖;“兵支书”经验遍地开花,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计69.1亿。
据了解,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4451元,较2016年3081元增加1370元,增幅44.47%;经营净收入4410元,较2016年3850元增加560元,增幅14.55%;财产净收入136元,较2016年114元增加22元,增幅19.3%;转移净收入1836元,较2016年1075元增加761元,增幅70.79%。
西秀区蔬菜园区山药种植基地
“扩大种植规模是因为确实尝到了甜头,去年我赚了20多万元,今年仅莲花白、青口白等蔬菜销售就挣了近50万元。”
“大西桥镇原本就是一个山药之镇,山药挂面是一个创新,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一创新,从而带动更多的山药种植户走入山药深加工,走出贵州高原,走向大江南北。”
“以前怕农业,现在大家都争着干,你看这一望无际平坦的田地,像景观一样,去外面打工不如在家里干农业安逸喽。”
……
百姓一个个脱贫,过上好日子为我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