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锦鸣: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扶贫工程,近年来,我市教育扶贫取得什么成效,如何确保高质量打好教育扶贫收官战?11月1日,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锦鸣。
李锦鸣表示,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打好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紧盯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准实施教育扶贫政策举措,聚力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有效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着力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教育专家脱贫攻坚特攻队送教送培到紫云大营镇
一是控辍保学“一个不少”。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五四”举措,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督促地方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保联系县区工作机制;成立紫云县教育脱贫攻坚督战队;联合法院、公安等部门印发相关文件,强化部门协作,截止目前,全市控辍保学动态清零。
关岭自治县各学校做好2020年秋季控辍保学宣传活动
二是学生资助“一人不漏”。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校的学生资助全覆盖体系,设立“绿色通道”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入学。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24.8亿资助贫困学生,累计资助学生289.5万人次。实现农村学前、义务教育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同时,深入推行学生营养餐“校农结合”,实现了2020年各县(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本省农产品采购比例达89.11%。
三是配套项目“一项不拖”。优化布局结构,科学推进配套学校建设。印发《安顺市教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因地制宜编制安置点学校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36所已全部建设,共投入资金9.66亿元,新增校舍建设面积26.27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面积13.5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3775个,配备教职工1753人。
四是扶贫协作“一所不落”。深入推进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正式交流合作关系的全覆盖,截止2020年10月,全市274所中小学校实现与青岛市学校“一对一”结队帮扶,拓展延伸181所村小(教学点)全覆盖。引进青岛名校长、青岛五十八中党委书记蔺延良任普定一中校长,属贵州省首次引进东部发达省、市在职名校长任校长,开启“组团式”帮扶“普定模式”。
校园安全“一刻不松”,学校狠抓学生卫生健康
五是校园安全“一刻不松”。狠抓学校安全管理、综合维稳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将防“六灾一渗透一恐暴”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深化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提高中小学生应急反应和自救能力。抓好教育系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印发《安顺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安顺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全面做好食堂食品和饮水安全工作,深入推进明厨亮灶工作,加大农村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确保按期完成校园安全三个“百分之百”工程建设。
李锦鸣说,下一步工作中,市教育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学深学透、学以致用,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以编制全市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抓手,持续巩固教育保障成果,结合教育强国总体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学系统谋划我市教育未来的改革发展。
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教育强市”战略和打好教育“三年翻身仗”的要求,全力抓好全市教育工作。
四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促进我市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