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十三五以来,我市各级残联将围绕脱贫攻坚、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小康进程等方面,全力打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升级版。
近年来,我市以满足残疾人最普遍、最迫切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我市残疾人生存发展现状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拓展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内涵,科学合理布局项目规模,全市开工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项目14个,实现全市区域内康复、托养设施全覆盖。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残疾人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和基本公共服务取得新的进展,两项补贴发放工作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全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做到应发尽发,应退尽退。共创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省级17家、市级示范点34家、培育点6家,辐射带动残疾人或家庭成员就业1000余人。
同时,在残疾人基本服务供给上,按服务清单提供残疾人基本生活、社保以及康复、教育、文体无障碍等服务,实现残疾人各种服务应保尽保,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19年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56%,“阳光家园计划”实现县(区)全覆盖,361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居家托养服务。(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