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少年到退伍军人、机关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员突击队队长,再到村党支部书记,曾经的部队生活让我养成了坚韧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如今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我始终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做好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代平查看西红柿长势
我叫代平,今年38岁,2018年10月从西秀区工信局派驻轿子山镇讨兑寨村任党支部书记。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我参与着,也见证着这个村寨日新月异的变化。
曾经的讨兑寨村因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不足、发展思路不清、带动能力弱,于2018年4月被列为轿子山镇的“后进村”,同时也是省级三类贫困村。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担任讨兑寨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到任后,我把扭转讨兑寨村的后进形象作为首要任务,发展产业促进增收成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早日获得村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一方面加强走访,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熟悉村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心声,另一方面积极与村委成员磨合,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入户走访,我了解到讨兑寨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经商,家里的老人小孩无力耕作,导致大片土地丢荒。我决心要把这些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于是先后到附近乡镇和产业发展较好的高田村、大坝村参观考察,学习种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对比种植物投入产出效益,穿梭在安顺大小农贸市场和各大农产品物流园,多次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最终把目光锁定到了产量高、销路广、市场需求大的茭白。
代平和村民们一起种植茭白
茭白种植时间是12月到次年4月,种一次后两年内无需再次种植,亩产量高达2000多斤,一斤售价1.5元左右。2019年,在与村支两委和群众商议后,我们采取“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开始了土地流转、育苗和移栽工作,第一年试种茭白150亩,实现增收近50万元。今年的种植规模扩大到了500亩,夏秋时节,从远处就能看到一片绿浪翻滚,煞是喜人。采收的时候平均每天需要用工大约50人,每人每天有80—100元的务工费。虽然今年受到洪涝灾害和低温天气影响,没有达到预期收益,但群众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来年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把茭白种好、卖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除了茭白种植,我们还发展了茶产业。村里有一片400多亩的茶场,由于缺乏资金和管理技术,已经荒废了30余年。2019年底,我与村支两委对茶产业市场进行考察调研之后,将老茶场重新打理启用,种上了新品种白茶。由于茶叶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有所产出,我们在茶场里套种了魔芋,“长短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亩产值。此外,今年我们还种了130多亩西红柿,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种植业发展起来了,养殖业也不能落下。通过与公司合作,讨兑寨村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生态养猪场,带动了当地贫困户20人就业,每年可以养殖生猪500头,实现产值约200万元。
劳动是致富的基础、幸福的前提。经过不懈努力,全村集体经济从零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9068元上升至2019年的14868元,讨兑寨村终于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实现了蜕变。我也于2020年7月,获得了“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代平和村民一起挖茭白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好现有的种养殖产业,利用好村里的生态优势和2000亩林地资源,不断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向农旅融合转型升级,拓展增收渠道。我也将继续发挥好退伍军人“退役不褪色”的优良作风,强化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挑起新时代的发展重担,用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全部力量。(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甘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