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红,是黄果树旅游区综合执法大队的一名干部。2016年3月,我有幸被组织选派到龙宫镇省级一类贫困村木厦河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刘红(左二)主持召开院坝会
该村由原六万村、木厦村合并而成,辖8个自然寨,山多地少,以传统的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自然条件原因,部分村民组较为封闭,农产品丰收后基本上靠人挑马驮的方式运到外面,交通条件差。
和村民们的交谈中,更能体会到村民们改善当地交通条件的急切心情。村民王世权说:“刘书记,我们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紧靠木厦河边,适合发展种养殖业,但就是不通路,产品无法运出去,原材料又进不来,我早有发展养鱼的想法。”养殖户程远顺说:“我养的鸭子,光购买包谷,运费要占购买费用的三分之一,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要使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改变交通落后的现状就尤为紧迫。
刘红(左一)向村民宣传党的政策
紧紧按照精准扶贫和“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要求,通过召开党员扩大会议、群众大会、院坝会等,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脱贫攻坚政策。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致富产业项目入手,建立由党支部负总责,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干部定点监督负责的制度,做到“一干对一组、一人帮一户、一周一进度”,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成员分工协作,抓好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
村里召开会议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脱贫攻坚政策
但是修路缺乏资金,而且还有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村里修路。为此,我与其他村干部一起,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又与不支持修路的村民谈心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耐心细致地讲解党的政策,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村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初,村里修路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随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陆续投入1500余万元,修建硬化通组路、联户路30余公里,村里交通不便的状况彻底改变。
村里丰收的西红柿
路修好了,产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2016年至今,村里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以兴农合作社为主的产业基地,带动广大农户种植精品果蔬,其中蜂糖李约700亩,辣椒、黄瓜、蚕豆、生姜、芋头等低矮经济作物300余亩,利益联结农户100余户(其中贫困户69户),并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贷款20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50户,主要用于发展种植、养殖,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交通改善了,村里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们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从前不支持修路的村民也终于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这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村里丰收的辣椒
不仅是道路,村里住房、公共设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年,村里累计投入资金70余万元,99户农户的危房得到了改造,其中贫困户危改 30 户;投入36.4万元对64户农户进行了改厨,对59户农户进行了改厕;安装路灯237盏,配备垃圾桶40余个,修建垃圾池6个,配置移动垃圾箱6个;硬化活动广场5000余平方米,新建村级活动场所约638平方米;修建灌溉沟渠约3000米,修建机耕道约20公里,安装自来水管道4000余米,修建人畜饮水水池6个……目前,全村通组路、联户路、安全饮水、供电、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
4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有辛酸,也有成绩。截至2019年底,木厦河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村集体经济达到270万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断增强,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肖劲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