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伍哥,你家的草收割了吗?”“收差不多了。”“今年收成怎样呢?比起种玉米,哪样划算?”“种草比种玉米划算多了,今年我家种了十四五亩。”
我叫廖德勇,2017年7月到格凸河镇旁如村担任第一书记,上面是我与村民的简单交流。该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58%,是该镇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我刚到村时,基础设施、设备要么不像样,要么没有。最让人头疼的是没有通村公路,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每天要从长顺县绕100多公里路才能到达村委会,碰上路太烂车辆不能通行时,大家就只能“变身”“泥腿子”了,紫云人把类似情况称为“下得烂”。
火车跑得快,要有车头带。我首先着手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着力打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健全机制,转变作风,增强战力,村党支部三年来共培养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后备干部6名。
突破口打开以后,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500多万元,完成覆盖全村的组内道路硬化、庭院硬化1.4万多平方米,修建产业硬化路6条、产业机耕道10.08公里、卫生室1栋、人饮提水工程1个、产业水池6口,安装路灯168盏,方便了百姓,“亮化”了村庄。我充分依托“娘家”——紫云县扶贫办的资源优势,协调青岛市、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为旁如村投入结对帮扶资金1270万元、162万元,分别建成规模450头的养牛场1个,年纯利润不低于50万元;规模39万羽的家庭养鸡农场1个,年收入不低于40万元。以上两个项目均联结全村建档立卡户。
由于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很充分,各项民生工作推进得很高效,2019年7月,旁如村终于摘掉了“软弱涣散”这顶“帽子”,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接下来,我又满怀期望推动旁如村朝着新目标前进。
在充分走访征求意见、深入调研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动员全村种植皇竹草700亩,年产值105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展林下蜂养殖400箱,年分红不低于8万元。
“廖书记来了以后,村里就变了样,大家大事小事都找他。”“他2017年到旁如驻村以来,‘下得烂’,样样在行,村路修通了,又带领大家种草养牛……”脚下沾满多少泥土,百姓就有多少真情。乡亲们这些话,更加激励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光发热。(王江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