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那年,我选择了走向大山深处,献身脱贫一线。
黄琳展示村里的养蜂产业
2018年夏天,毅然选择背上行囊,投身走向了农村,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就这样派往镇宁自治县双龙山街道石板村成为全县最年轻的第一书记,因为石板村是后进村,刚到石板村的我是迷茫的,面对杂乱无章的资料,设施简陋的办公室,我感到茫然。
石板村是一个布依族村落,保留着最传统的习俗,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我初到石板时,村干部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没有一个会写材料和运用办公软件的,所以资料的梳理工作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曾经很难过,但转念一想,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咬紧牙关也要把工作做好。
经过对石板村会诊剖析,我发现村委班子对工作不积极、群众满意度较差。通过群众会、走访等形式,了解到本村存在的问题。我针对出现的问题分别制定了整改方案,按各自职责来分工,明确各自工作。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完善了“新时代讲习所”“三会一课”、村规民约等,并且大力推行“一周一考查”制度,每周考查村委对政策的熟悉度、群众的满意度。经过一年时间的打磨,群众给我贴上了“年轻有为”的标签,石板村也脱掉了“后进村”的帽子。
黄琳(右)到村民家中走访
因为岗位的轮换,2019年又是盛夏,我带着我的扶贫梦去往了下一站---镇宁自治县革利乡革利村。
革利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海拔在1350米,全村种植单一,经过多方面的了解,本村没有任何像样的产业,所以平时除了整理、熟悉接手的资料及村情,其余时间都是走访考查本村适合发展的产业。
乡村的振兴需要产业的带动,我与村支两委开会商讨下,决定发展养蜂及种植刺梨产业,为了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连续好几个夜晚,登门拜访群众,一次不行多去几次,本着“厚脸皮”的态度一直到群众同意为止,终于,一年时间,革利村养蜂群众销售土蜂糖“破万元”,刺梨种植超过了300亩。
黄琳在办公室工作
为了壮大村里产业,今年在刺梨的基础上套种中药材,以短养长的方式种植黄柏、黄金、板蓝根。为了革利的发展,我不怕累、不怕苦,村干部总是开玩笑的说我“一个县城来的女娃娃,下田能敢满地滚、掏沟能忍满身臭”。如今,我已经27岁,身上没有其他90后衣着靓丽、妆容精致的和朋友聚会,也没有空余的时间陪伴我的家人。在脱贫一线上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每当一位我帮扶老人记住你长什么样,姓什么叫什么时,这种感动足以抹去一切辛苦!
两年的时间,我无悔将我的青春献给脱贫、我更无悔将我的时光献给我的村民。(陈柏安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