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决策部署,誓军立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力脱贫攻坚主战场,打通脱贫造血主动脉、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补齐贫困短板、发展脱贫产业、办好惠民实事,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格凸河镇党员干部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信念,举旗帜、重民生、固根本、扬生态,同心齐攻坚,携手战贫困,兑现了对全镇7186户29362人的庄严承诺,摘掉了穷帽子,踏上了新征程。
村民正在销售柑橘
举旗帜 党建引领战贫困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格凸河镇始终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攻坚责任,凝聚攻坚力量,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条主线,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鏖战脱贫攻坚。
2019年,格凸河镇完成6个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020年完成剩余5个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镇成立33个基层党小组,并把党小组建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上,全面增强村(社区)党组织的治理功能。
格凸河镇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建立了镇、村脱贫攻坚指挥体系,成立了格凸河镇脱贫攻坚总决战指挥部,各村(社区)成立11个前沿作战队,抽调精兵强将,镇级下派80%的干部职工到村,并选任副科级领导担任作战队队长,吃住在村集中办公,切实形成攻坚合力。
凝聚帮扶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结合省、市、县各单位派驻干部及帮扶力量,格凸河镇在10个村组建立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选派优秀干部到10个村担任第一书记。省交通银行派驻到格凸河镇沙戈村任第一书记的叶凯,在沙戈村已驻村10年,为沙戈村的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整合青岛市即墨区对口帮扶、贵阳市开发区结对帮扶及其他各类扶贫资金870万元,在格凸河镇旁如村实施养牛项目,解决20名贫困村民就近就业,带动203户贫困群众增收。同时,格凸河镇借助各级部门的帮扶资金共计2400万元,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助学等项目。
格凸河小学
重民生 夯实基础战贫困
格凸河镇旁如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8年,旁如村的贫困发生率为35.46%,制约旁如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为打通旁如村的交通瓶颈,格凸河镇政府多方协调,团结旁如村干部群众,逢岩凿石、遇沟拱桥、砌坎拓路,于2019年初打通了13.9公里的旁如村通村硬化路。
道路通“血脉畅”,百业迎兴旺。近日,记者在旁如村六家湾组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有水龙头,随意打开一个水龙头,都有白花花的干净水流淌出来。
“为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紫云自治县水务局投入专项资金94.45万元,实施了旁如村农村饮水提升项目,解决旁如村1000多人的饮水安全保障问题。”旁如村第一书记廖德勇如是说。2018年,格凸河镇长田村6.5米宽的沥青路建成通车的当天,村里的苗族同胞穿着苗族盛装,吹起芦笙跳起舞蹈,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通车仪式。道路畅通了,长田村建起了泥鳅养殖、淡水鱼养殖、莲藕种植等新兴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景象。
自全省农村“组组通”三年大决战以来,格凸河镇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134公里;完成产业路、机耕道共计120余公里,通村通组路网实现全覆盖。
“格凸河镇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硬仗中,对全镇10个行政村农村电网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通讯基站289个,全镇11个村和1个社区实现4G网络、光纤全覆盖。”格凸河镇镇长罗雪松说,全镇新建集中供水工程26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0个,建成小水窖51个,安装小水窖配套净水器119台,群众饮水安全有了保障。新建10个行政村村办公楼和9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推进“厕所革命”,全镇新建公共厕所32个,户厕550个。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全镇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800盏。
为确保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自2014年以来,格凸河镇实施危房改造1546户,老旧房透风漏雨整治12户。全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5户,其中搬迁96户352人到紫云城南、城东社区,搬迁7户28人到猫营龙井社区;其余易地扶贫搬迁户入住格凸河镇和谐社区。
坝寨村肉鸡养殖基地
固根本 培增产业战贫困
在旁如村扶贫产业园,一边,鸡舍里鸡群鸣唱,嘹亮之声唱响脱贫曲;一边,牛栏里牛儿哞哞叫,声音响亮回荡山乡。
路通后,格凸河镇利用青岛市即墨区对口帮扶资金,以及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000余万元,在旁如村建成养牛、养鸡为主体的扶贫产业园。今年,旁如村扶贫产业园已出栏肉鸡两批共26万羽,年底再出栏一批,预计今年出栏肉鸡32万羽。
“旁如村扶贫产业园肉鸡养殖项目,共建有14个鸡棚,每个鸡棚配有一名固定饲养管理员,解决14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肉鸡养殖需大量临时工,每年500人次,每人每天100元。”廖德勇说,旁如村扶贫产业园肉牛养殖场,现存栏210头牛,体重800至1500斤不等。
为给养牛场提供充足草料,旁如村在调优产业结构中,动员群众种植菌草和青储玉米,收割的菌草和青储玉米以每斤0.2元价格卖给村合作社加工牛饲料。旁如村除养牛、养鸡及种植饲草外,还种植有油茶、精品水果、养殖蜜蜂等产业。
格凸河镇坝寨村肉鸡养殖场,共建有养鸡大棚6个,每个棚养殖肉鸡1万羽,每批共养殖肉鸡6万羽,每年可出栏肉鸡3批次。
在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中,格凸河镇二关村调优产业结构发展辣椒、蔬菜、精品水果等;新建鱼塘10亩,投放鱼苗1万尾,预计今年底网鱼销售。二关村驻村第一书记班毓翔走进青枣种植地,摘下一个青枣尝了尝说:“今年种植的80亩青枣全部挂果,1个月后就可以采摘销售了。”
格凸河镇党委书记韦朝府说, 格凸河镇按照紫云县委、县政府“三提升两壮大”“两红一芯”产业发展主导思想,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出“主打旅游、主抓坝区、主攻沿线、助推种养”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格凸河镇猫场(500亩以上)坝区为蔬菜种植核心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壮大蔬菜经济;依托209省道沿线较好交通条件,发展枇杷、柑橘、青枣、李子、桃子等精品水果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水产养殖,养鸡、养牛等养殖业。
“脱贫攻坚以来,格凸河镇共实施项目83个,投入项目资金6810万元。其中,产业类项目40个4119万元;基础设施项目34个2570万元;金融类项目4个69万元;培训类项目5个52万元。”韦朝府说,格凸河镇利用良好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鸡、蜜蜂等林下经济,全镇发展林下蜂1500箱;建成规模养牛场2个,发展养牛400余头,种草1000余亩;发展生态渔业150余亩;精品水果种植2000余亩,建成坝寨、银山、猫场等蔬菜基地;种植的豌豆尖远销香港、深圳一带,种植的甘蓝出口迪拜。
二关村驻村第一书记班毓翔和村干部查看青枣长势
扬生态 拓展旅游战脱贫
格凸河镇格丼村大河组村民伍益香,依托格凸河景区的旅游资源,将自家房屋改建成农家旅馆,接纳游客住宿、吃饭,从而吃上了“旅游饭”。
“在旅游旺季的夏秋两季生意较好,在景区搞农家旅馆,一年可赚10万元。”伍益香说,游客在她家吃的腊肉是自己养猪制作的,蔬菜是地里种植的,游客可自己到菜园里摘喜欢吃的蔬菜。
在格丼村像伍益香这样吃上“旅游饭”的农户有50多户。王朝荣是格丼村最早开设农家旅馆的农户,每年旅游旺季他都要接待数百名游客,在他家住宿的游客大多是来自国内外的攀岩爱好者。
2018年,格凸河镇借助安顺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在紫云召开的机会,在格丼村建成攀岩小镇,随着格凸河景区的提升改造,攀岩小镇逐渐名扬开来,更好地带动了格丼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为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今年,格丼村开展了厨师、刺绣、种养殖、民族文化表演等方面的培训;并建成了荷花池和草莓采摘园等,入住攀岩小镇的游客可观花赏景和采摘体验。
“紫云深处有银山,茫茫云海客羡来。”这是对格凸河镇银山村思过岩、妖岩景点,看日出观云海的美丽描述。几年前,银山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合作社,合作社组建老、中、青三支表演队伍,为前来游玩的客人提供民族表演、住宿、餐饮等服务,参与合作社的苗族同胞也在旅游经济上分到了一杯羹。
韦朝府表示: 脱贫有目标,幸福却没有终点,紧接着,格凸河镇将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基层治理等全面振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