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等堆小学:民族传统文化 融入课堂教学

2020-12-10 10:29:35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叮叮叮……”伴随一阵铃声响起,12月7日,在普定县补郎乡等堆村等堆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40余位同学正期待着一节他们喜欢的苗族芦笙课。

image.png

杨思思拿出心爱的芦笙,比划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今天把最后一个小节教了,你们就可以完整地吹出一段曲子了。”杨龙运老师一边比划一边手把手地教学生。

补郎乡等堆小学,是一个少数民族学校。为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学校在市县民宗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等堆村苗族文化丰富的内容引进学校的课堂上,把苗族芦笙音乐、苗族刺绣、纺织、蜡染、传统手工制作用双语进行教学并纳入教学计划,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

“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教学,每周5个课时,学校聘请了专业老师进行教学,一年共开展100个课时教学,学生们非常喜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增加了才艺,也丰富了课间生活,还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技艺。”等堆小学校长杨虎介绍道。

image.png

“我在家里经常看到妈妈拿着土布绣图案,但是并不知道其中图案的意义和针法的技巧,上了杨绍兰老师的课后,我明白了苗族图案的象征意义,也更喜欢我们民族的东西。”在苗族刺绣课堂上,认真学习的杨恩熙说。

据悉,等堆小学有8个班级344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总学生人数68.6%,19名教师中,少数民族有9人。

走进学校,“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祖国大家庭中共同成长……”等标语十分醒目,学校的宣传栏上展出了学生们穿着苗族服饰开展的各项活动,民族民间文化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同时也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海雪的家长说:“民族民间技艺具备一定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学校全面而有效传承、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为民族学生开辟成才之路,我们做家长的很支持。”

image.png

目前,等堆小学正努力打造成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示范性学校,成为当地培养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人才的基地。(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


责任编辑:陈婷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